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投资理财 > 正文
 

人民币理财产品复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7日 16:14 中国经营报

    作者:巫燕玲 来源:中国经营报

  一度沉寂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试图重振旗鼓,不过变了一张脸:人民币理财产品或打着“投资人民币赚美元”的旗号,试图打通国际投资市场;或者与基金合作,借道债券市场延伸。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命运多舛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此番重振旗鼓,只是银行吸引高端客户的招数。

  人民币理财产品变脸

  9月初,深圳发展银行发行“聚财宝”理财产品现金增利计划(季结型),为此前月结型升级换代产品。此次资金的投资标的为纯债基金,预期年收益率起点为2.16%~2.70%。而之前的月结型产品的投资渠道为货币市场基金,年收益率预计在2%~3.6%之间。

  深圳发展银行广州分行个人零售部相关人士解释说,由于此前投资的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持续下滑,导致人民币
理财
产品收益率也不高。此次将产品升级,通过与基金公司合作,希望能借道债券市场,来延伸人民币理财投资品种。

  这个变化反映出人民币

理财产品的转变:为了能提供有吸引力的收益率,银行正在苦寻投资渠道。

  众所周知,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极为狭窄,以短期央票、国债以及信用度高的企业债为投资目标,也可以投资于风险较低的基金。受到央行有关政策的调整,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导致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随之降低。

  “人民币国内市场投资渠道太过狭窄,打通国外投资渠道也为人民币理财的出路。”光大银行首席外汇理财师郭昭阳说。

  光大于5月首先将人民币理财产品变种——首次推出阳光理财“B+A计划”,将人民币与美元综合理财。而最近结束募集的光大银行第7期阳光理财“A+计划”,预期年收益率最高可至3.50%。

  郭解释,其投资原理为银行将把投资者用于购买产品本金的存款利息部分兑换成美元,到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外汇投资。而其中人民币的本金存放在国内,保证本金安全。

  招商银行也推出了一款名为“双喜临门”的3年期理财产品,将人民币和美元进行捆绑销售,提出了双币理财的新概念。由于实施高端客户营销策略,该产品销售门槛也不低,以5万元人民币+600美元为一个销售单位,预期最高年收益达8%,产品到期后本金部分全部用人民币支付,收益部分则以美元支付。

  为了在收益比拼中取胜,人民币理财产品与美元挂钩,将投资人的资金收益与国际金融市场原生及衍生产品相连接,似乎已成趋势。但因为涉及到外汇领域,如此业务需要经过监管当局批准。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理财收益率的问题关键在于,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范围太过狭窄。因此,目前不少商业银行正在酝酿把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扩大到企业债券、信托产品甚至委托贷款等领域,来提高综合收益。

  吸引VIP客户

  尽管各家商业银行使尽浑身解数,但是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人民币理财产品本身利润过薄甚至没有利润已是业内共识。

  经过暂停后,人民币理财产品出现了一个小阳春,包括中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均发布了最新人民币理财产品的消息。新一轮产品收益率虽然已经大幅下降,但仍比当前央行票据稍高。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解释,这是因为各银行赶在央票利率下调前“囤积”部分老票,银行其实是在让利给客户。尽管如此,银行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事实上已无利润可言。

  那为什么银行仍旧有动力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继续推出新品,主要是为了稳住自己的客户。”某股份制银行人士说。

  回溯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历史,可以发现人民币理财产品刚面世时也走高端路线,起步动辄上万元,而且有的产品要求搭配定期储蓄,还因此有高息揽储的嫌疑。事实上也的确发生过存款从四大行“搬家”到股份制银行的事情。所以,“为了稳定客户,银行把原来由银行享受的利差和部分稳定投资收益分享给VIP客户。”上述人士指出。

  “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事实上只是VIP客户享受众多服务之一。如此而来,我们可以吸引和维护VIP客户,继而可以为其提供多种服务。这些优质客户才是银行最终看重的。”上述人士如此表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