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透露,央行正研究确定税前、税后拨备分界点 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是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本报记者韩萌摄
本报讯(记者王殿学)昨天,第八届科博会2005中国经济高峰会在北京召开,峰会主题为“2005中国改革之年:金融开放、公司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论坛上指出,银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重点是加强拨备制度建设,加强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拨备制度也会出差错
周小川说,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目前受到集中关注,但银行业的改革关键还是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拨备即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和银行资产的损失准备)。商业银行经营属于风险行业,与此相类似,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属于风险比较高的行业。
不良资产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任何贷款和银行资产都可能在一定的小比例范围内产生风险,而市场本身的变化也可能带来风险,有时候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也可以产生不良资产。政府需要创造可持续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而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就是拨备制度。
周小川说,以前计划经济时,整个风险都是由中央计划来承担的,所以拨备制度的必要性基本上不存在。
另一方面,如果说整个经济体中,国有制占得比重非常大,商业银行是国有制的,银行的主要客户也是国有制的,拨备的必要性也往往被低估。但周小川强调,拨备制度在许多国家,包括许多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曾经有过不少的错误,并不是只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拨备制度不容易认识重要性。在资本主义国家,拨备制度经常有差错,出了差错以后,私人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就可能利用这些差错做假账,增加公司的利润。
拨备欠缺影响资本充实率
周小川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商业银行向央行提供的资本充实率都相当不错,但实际上却有些水分,因为没有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
没有足够拨备,因此资本金就变成是虚假的。如果没有足额拨备,资本充实率的管理就可能形同虚设。
周小川说,目前,央行正在研究,究竟哪些可以在税前拨备,哪些应该是税后的拨备。需要将成本和利润严格区别开来,只有对成本进行了准确的认定,才能找到税前或者税后拨备的分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