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以后,巨大的游资在中央关于商业银行资金不得进入股市的禁令下,在房地产市场的极度低迷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在央行严令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必须在五年内下降到15%的情况下,由慢到快地大量进入房地产市场,尤其是进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而股市却在银证分业的壁垒及管理失当的双重打击下,每况愈下,跌入长期大熊市之中。
“有收有保”政策取向明显
目前,央行宣布了两项似乎矛盾的政策:一、取消住房贷款优惠利率,5年以上贷款利率从5.31%提高到5.51%。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城市和地区,个人放贷的个人首付款比例可由20%提高到30%。二、银行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1.62%下调到0.99%(下调了约40%)。
这两项看起来相悖的政策反映了央行及管理层非常奇怪与矛盾的心理:第一,他们对我国部分城市一浪高过一浪的房地产热忧心忡忡,开始采取平抑措施了。这是继上海市在两会期间出台的自我平抑政策后的第二项措施。既不希望房地产热再持续升温了,但又怕跌得太重,影响宏观经济,故目前的政策还属于温和的。第二,他们对于商业银行的惜贷、惧贷行为明显不满,不希望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存在央行吃利差。为了增加商业银行主动、积极向企业的贷款动力,引导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有效调整和配置,故将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上的存款利率坚决下调了40%。
这后一项措施使很多主张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的经济学家目瞪口呆,这说明,央行认为,目前还没有加息必要,中国没有进入什么加息周期,在这种调控下,挤压出来的巨资(加上乘数效应会很大),必然流向社会,流向各大市场,对债市、货币市场及股市都构成了利多。它使得利率有明显向下的空间,拆借、回购及中短期利率水平快速下降。
应该说,央行的政策取向是宏观上采取了宽松、扩张型货币政策,而针对部分房地产过热城市则收紧了房贷。
房贷收紧后怎样救市
房贷收紧与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下调,不仅对债市是利多,对股市实际上也是利多,社会上资金供应量增大了,总会以种种渠道进入股市,起码不会像提高准备金率时那样再抽走资金。但中国股市却出现三连跌,没有出现当年国债期货关闭时的井喷效应。这也反映出人们对股市的严重麻木、冷漠状态。
目前,中国股市管理层的心境是十分尴尬及焦虑的。温总理每天都在关心股市的涨跌,明确提出要保护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股市则在他讲话后大跌三天。两会开完了,股市又接近了五年来的最低点,新股还敢不敢发。何以人们对股市已到了如此心灰意冷的状态,管理层应该为之反思。实在是因为股市令人们太伤心了,90%的投资者一亏再亏,每进一次,就伤心一次,痛不欲生,财富效应丧失殆尽。在此,给尚福林主席提几条建议:
一、立即停止违反“三公”原则的,由少数几十家机构的新股询价制度。这一制度在熊市中必然越询股价越低,将市场活生生地拖下去。梁定邦时期试过,在多圈走了520亿元才醒过来,在20个月后失败了,何以还需试,看看官僚已到何等程度。
二、停止一切“A+H”的新股发行;那种一建立上市公司,就让内地股民权益被砍一刀的政策怎么没人管。
三、恢复新股发行的限额制,明确表示要节制新股发行。
四、在人民币未能自由兑换,资本项目未开放之际,停止一切外企、港台企业到A股上市圈钱。
五、支持开设民营证券公司。
六、允许开设第三家民营的公司制的证交所,废除“行政会员制”。
七、支持批准民营的类似巴菲特式的私募基金入市。
八、开展独立董事的独立运动,由公众股东选举产生独立董事。
九、建立股市政策听证会制度。重大政策必须经过听证会认可。
十、建立公众投资者代表顾问制度,重大问题尊重他们意见。
十一、在股权分置问题上要小心翼翼,一定要还利于民,保护投资者权益。
[复旦大学教授 谢百三]
作者:谢百三的11条救市建议
(来源:海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