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16:26 新浪财经

  如何解读IPO发审趋严及其影响

  来源:重阳投资

  Q:自第十七届发审委10月履职以来,截至11月8日一共召开了37次发审会,共审核IPO企业39家,通过22家,过会率已经低至56.4%。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IPO发审趋严及其影响?

  A:今年9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公告正式聘任了第十七届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自第十七届发审委履职以来,首发企业过会率较前期明显下降:自10月1日至11月8日,首发过会率为56.4%,大幅低于今年前九个月83.4%的过会率。这意味着IPO常态化与发审趋严态势“双确立”。

  新一届发审委关注的指标更加全面,审核标准趋严。值得一提的是,以本周5家被否的拟IPO企业为例,其中3家净利润过亿,另2家公司净利润也接近1亿元,看起来业绩都很优良,也超过业内默认的3000万净利润门槛。但是,发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不再局限于盈利能力,还包括财务指标的真实性、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内控和关联交易等问题,审核标准较前期更加全面严格。事实上,这并非孤立事件。IPO发审趋严有助于将涉嫌财务造假和粉饰的企业拒之门外,减少未来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的情况,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更好保护投资者权益。但也要注意的是,尽管10月以来的首发企业过会率大幅下降至56.4%,但对于未来首发企业的过会率情况也不宜简单地线性外推。过会率的下降只是审批从严的一个结果,低过会率本身不太可能在未来成为一个硬性的审批指标,未来首发企业过会率更多地还是取决于过会企业自身的资质情况。

  从新股供给层面看,发审趋严并不意味着监管层在市场化改革方面的态度有所转变。虽然近期首发过会率下降,但是发审委的审核速度并没有放缓。根据Wind资讯统计,今年前9个月发审委共审核934家首发企业,平均每月44家,而10月以来共审核39家首发企业,相比这届发审委上任前的情况,近期的月度审核家数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另外,近期证监会每周核准的IPO批文对应的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也基本稳定在每周50亿元左右,新股发行的整体节奏仍然较为平稳。

  我们认为,IPO常态化与发审趋严态势的“双确立”, 将使得未来A股市场的新增供给在量和质两方面都有所提升,体现了监管层对解决A股堰塞湖问题的思路。这一方面企业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A股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推进,为投资者营造更加健康良性的投资环境。从市场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新股发行的量质同升,将进一步助推A股市场的结构分化,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