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6月02日09:34 证券日报

  分析人士表示,预计短期反弹有望延续,反弹空间视后续增量资金情况而定

  ■主持人:赵子强 吴 珊

  消息面多空交织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沪深两市小幅高开后维持窄幅震荡走势,金融股小幅回调,题材股继续强势反弹。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2913.51点,微跌0.11%,成交额为2198.7亿元,较昨日缩减7.04%。请问,有哪些消息面影响后市反弹?

  宁波海顺:消息面上,六月份多空消息掺杂,一方面,外资有望继续抄底中国A股市场,A股加入MSCI指标的预期普遍较高,同时深港通开通时间加快的预期等都是近期市场大力做多的主导因素,但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增强,在美联储是否加息结果公布之前,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大,间接影响A股市场,且6月份又迎来限售股解禁小高峰,数据显示,6月份解禁市值达2415.53亿元,其减持压力亦是后期抑制股指反弹的一大因素。

  天信投顾:周二大盘站上2900点整数关口后,遇到获利盘抛压以及上方套牢盘压力较大,但周三成交量仍维持在高位是个积极信息。此外,市场普遍对六月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预期很强。一旦后期A股被顺利纳入MSCI,那么A股就将迎来可观的跨境资金。

  市场做多热情依旧

  《证券日报》记者:6月份首个交易日大盘整体呈现弱势震荡走势,市场情绪较为稳定。目前2900点已收复,市场成交量有所活跃,从技术面来看,股指将如何运行?

  金百临咨询:短线A股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获利回吐态势。但其实如此的走势并不出乎市场的预期,毕竟周二大涨90余点,而周三则仅回落3点,所以市场仍然强势。不过,考虑到两个因素,一是目前整个A股的外围背景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所以,难以产生持续的做多能量。二是当前部分A股的估值并不便宜,缺乏大资金加仓的理由。因此,不排除A股在2900点一线反复震荡拉锯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上证指数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会出现类似于前段时间上证指数在2800点一线一字平台震荡拉锯的走势。

  中原证券:值得注意的是,昨日虽然权重股有所回落,沪指暂时被压制于3000点下方,但市场交投趋于活跃,其他热点板块层出不穷,有色金属、智能穿戴、锂电池以及航天军工等前期热门板块纷纷盘中崛起,进一步维系了市场做多的热情。预计上证指数短线围绕60日均线震荡蓄势的可能性较大,创业板指则短线继续挑战2200点整数关口。

  广州万隆:从技术面角度分析,后市反弹延续仍至少满足以下两大条件:1.假设周一券商保险的强劲反弹拉开了本轮估值修复行情的大幕,那么后面证券保险板块还必须维持强势,才能带动指数突破关键点位;2.成交量直接决定市场未来涨跌,因此若要形成一波中级反弹,至少在后面还应该有3000亿元以上的量能方能成形。

  北京股商:技术上看,经过周二的大涨之后,股指再次来到2920点前期密集成交区,面对套牢盘和短线获利盘的抛售压力,昨日股指并没有出现大幅回调,而是出现窄幅震荡来消化压力,表明市场已属强势。趋势上看,目前股指已经突破中线下跌趋势线(3097点至3003点连线),市场目前接近前期套牢区间。预计震荡消化几日后仍将继续上行,投资者可借大盘回调机会逢低进行调仓换股加大仓位。市场热点已全面铺开,积极把握投资机会。

  关注科技类及业绩稳健板块

  《证券日报》记者:昨日盘面上资源类板块表现出色,包括洛阳钼业贵研铂业等个股纷纷涨停;同时金融板块却集体领跌,包括券商、保险、银行等板块均处于跌幅榜前列,权重板块之间出现严重的分化走势。请问,后市有哪些热点值得关注?

  中原证券:建议投资者短线适当关注券商、有色金属以及锂电池等行业的投资机会,中线建议适当关注国企改革、供给侧改革、证金公司概念股等相关的投资机会。

  平安证券:重点推荐科技类主题板块(智能驾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和业绩稳健类板块(银行、医药、食品饮料、家电)。

  中投证券:预计短期反弹有望延续,反弹空间视后续增量资金情况而定,建议投资者把握个股行情,逢低关注电子信息、稀土永磁和智能制造等板块。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相关阅读

离开廉价劳动力怎么发展制造业

很多人将中国制造竞争力下跌归咎于劳动力成本走高。如果这个逻辑正确,那德国和瑞士这种劳动力成本奇高的国家早就不应该有大规模工业生产了,这两个国家劳动力成本比美国都高出20%到30%,但恰恰是他们在制造业的金字塔顶端游刃有余。

营改增后银行业税负降了吗

“营改增”的实施对于银行业系统和流程改造带来较大挑战,给银行业的财力、人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后续相关政策应对于银行业加以一定扶持,并给予适当优惠。

股市大方向:选股不选市的一年

这是选股不选市的一年。今年以来的A股几乎又是“熊冠全球”,目前的沪深300指数基本上已经接近花旗对于今年沪深300的目标价格,下半年上涨的空间还是非常有限的。

以泡沫攻泡沫方能解房价困局

如此纠结的困局究竟该怎么破?去除房地产的抵押物属性是治本之策,即大力发展信用融资逐步置换房地产抵押贷款。不过,这是个长期政策,需缓缓图之。短期内想破局,可能要再制造一个泡沫,资金自然会离开房地产领域。下一个泡沫也许是股权市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