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锋资产王小刚:在成长股中稳健掘金

2014年07月21日 16:35  证券市场红周刊  收藏本文     

  《红周刊》作者 郝宁

  今年以来,成长股成为了低波动率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机构的着眼点依旧落在淘金局部行情。鼎锋资产是目前国内成长股投资的杰出代表,而对成长股情有独钟的王小刚,最爱谈的永远都是关于成长股的话题。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鼎锋资产合伙人、副总经理王小刚,为我们讲述成长股的选股之道。

  本期《红周刊》、雪球网与手机腾讯网合作的《投资人物专访》栏目嘉宾王小刚,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中欧商学院EMBA,曾就职于美的集团。1996年起先后在国泰君安证券[微博]投资部、资产管理总部任投资经理,2006年起就职于国元证券投资管理总部任高级投资经理,2009年加盟上海鼎锋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

  经常问自己:这是一个大趋势么?

  《红周刊》:您认为什么才可以称之为“高成长投资”?

  王小刚:高成长投资,即分享公司不断成长的商业价值,商业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客户、规模、品牌,但最终会体现在有现金流支持的净利润上。高成长投资首先是分析标的的商业价值是否不断提升,其次才是判断介入的价格是否合理。

  《红周刊》:从什么时候开始,鼎锋资产踏上了成长股投资之路?

  王小刚:2010年以来我们把重点放在成长股上,从长期业绩来说还算成功。当然,我们的成长股投资之路也处于理论和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中。2010年我们提到过“高小新”(高成长小市值的新兴产业股票),但2011年这些股票暴跌。2012年我们把重点放在“成龙”(成长性行业的龙头公司),但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又遭遇白马成长股的不断回落。因此,我们今年上半年提出了“小成龙”(小型的成长性行业龙头)。

  《红周刊》:成长股大多数在新兴产业中,普通投资者如何看得到这些行业的未来?

  王小刚:个人感觉投资者最重要的是判断大趋势,最好是普通人都能感受到的大趋势,其它一些趋势比如信息安全、军工等需要很专业的背景,这些远超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投资者可多从身边的变化来观察,经常问自己:这是一个大趋势么?

  比如,2007年苹果第一代iPhone手机出现时,若能判断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是个大趋势,然后深入研究苹果公司及其周边配套企业,投资者就有可能把握住苹果从2007年以来的近10倍涨幅。而国内为苹果配套的歌尔声学自2008年以来最大涨幅近40倍,德赛电池近20倍,生产触摸屏的欧菲光和提供CDN服务的网宿科技两年左右上涨10倍!

  《红周刊》:鼎锋资产近期一直偏重于哪些成长股的挖掘?

  王小刚:我们目前关注的领域仍集中在消费、TMT、新能源、医疗。今年相对偏重于TMT,细分行业中关注NFC应用、指纹识别应用、金属外壳应用、无线充电、智能穿戴等板块。目前,鼎锋专门投资新三板的PE基金已经成立,规模在2亿元左右,投资领域同样集中于上述四大领域。

  成长股投资最重要的是大趋势

  《红周刊》:从发现机会到最终实现投资,您决策的流程是什么?

  王小刚:成长股尽量做早中期,我认为要想早点发现,就一定要熟悉行业、熟悉公司。首先就是确定行业,看是不是一个高增长的行业、行业的发展阶段是不是早中期、空间是不是很大、行业的上下游情况如何等。然后再看所选择的个股是不是行业内龙头,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告、新闻、数据等各种渠道资源来判断。最后通过调研确定及跟踪,待企业市值达到预期目标后卖出。需要注意的一点,调研重点是产品和业务增长趋势,数据重点是行业增速和公司历史业务数据。

  《红周刊》:“小成龙”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商业模式有待确定、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传统估值不够便宜,您怎么看待这对于股价的影响?

  王小刚:“小成龙”的商业模式或者还在探索中,或者行业还在早期盈利甚微甚至于无法盈利的阶段,这就需要投资者对行业趋势、企业家的战略和执行力做出尽量正确的判断。而盈利模式已经清晰,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投资风险较小,但股价的上升弹性也相对较弱。

  成长股投资最重要的还是方向,是行业基本面趋势。既然是高成长,就意味着未来业绩预测的难度很大。因此,一不要苛求精确的预测,二不要太看重短期业绩,三不要经常拿短期估值来决策(除非特别高估),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行业研究+公司竞争优势分析+管理层考察”这三个方面。

  衡量公司价值的最终指标是市值

  《红周刊》:依靠高成长公司动态价值的不断提升来获取长期较高的复合收益率,这算是您的投资理念,如何判断公司的动态价值?

  王小刚:衡量公司动态价值的指标很多,以前我经常用不断增长的利润以及市盈率,后来发现利润并不能充分反映公司的商业价值,市盈率也只能反映成长中期公司的估值,成长早晚期、周期股、隐含资产型公司等都不适合用市盈率,也就是不适合用利润来衡量。

  《红周刊》:上述提到的这几种类型公司,为什么不适合用利润来衡量?

  王小刚:早期的公司没有利润,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可能有不断增长的用户和收入,这也是公司动态价值的提升。企业动态价值要看企业的商业资源是不是不断增长,如互联网企业早期是用户数,后期是用户价值的货币化;连锁企业是看门店是否不断扩张。成长晚期的公司利润趋于稳定或者不断下滑,虽然绝对利润还很高,但按市盈率来算估值会很低。假如说10倍市盈率便宜,可能最终会跌到3~5倍。而像有色、煤炭等周期股,用储量和产量来衡量可能更科学而不是利润。

  《红周刊》:那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估值会比较有效呢?

  王小刚:对于一家公司来说,不同阶段的衡量指标不一样,但最终投资者应该用市值而非市盈率来衡量估值。市盈率不是主要衡量指标,衡量公司商业价值的最终指标是市值,市值适合于所有阶段及类型的企业,也适合于未上市公司。我们选择的一些股票不知不觉中市值达到200亿以上,虽然利润依然保持在30%甚至50%以上的增长,但市值过大后对利润的反映弹性大幅下降,甚至出现利润增长但股价不断回落的情况。

  《红周刊》:那又该怎么提前估计到公司发展接近顶峰?

  王小刚:判断公司到顶的主要依据是可扩张的想象空间未来已经终结,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花板”,距离“天花板”越近,未来增速越低,市场给的市盈率越低。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小成龙”,小型公司一般处于创业早期,离成熟期还相距较远。而“老成龙”或“大成龙”相对成熟稳定,市值较大,未来的成长速度大概率降低,估值一般会回落。

  财务指标只是起到验证作用

  《红周刊》:您认为对于早期的企业来说,观察哪些指标更为重要?

  王小刚:业务指标最为重要,比如零售企业的门店数、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等,早期的企业还不一定有大规模的盈利,所以过去的盈利并非投资成长股的一个必要条件。一般来说,企业有了一定规模的利润后,持续高增长期就只有2~3年,甚至有些企业上市不久后,高增长期就结束了。比如,金风科技上市前连续5年利润增长接近翻倍,2007年底上市后仅高增长两年,行业高峰期就结束了。因此,投资成长股的必要条件是未来利润要高增长。

  《红周刊》:财务指标是否也是您重点考察的方面?

  王小刚:财务指标坦率地说不是我的擅长,而只是起到验证作用。财务指标相当于考试成绩得分,而实力在平时工作和学习中就有体现。财务指标适合验证成长中期盈利模式完全定型的公司,但不适合成长早期。如果一定要用财务指标衡量,收入、毛利率、净利率这些我都比较看重。

  找寻处于青春年华的理想标的

  《红周刊》:什么类型的个股才算是您眼中理想的投资标的?

  王小刚:通常,我们对一个公司熟悉起来需要3到6个月时间,有时甚至需要更长时间。在没有足够的研究之前,我很少持有或者基本不敢介入。如果一个公司的投资周期很短,我们还没有充分研究其投资机会就结束了,这显然不是理想的投资标的。很多周期股如地产股就是这样,每当我觉得有机会或者准备买入的时候,地产股往往就见顶了。

  《红周刊》:也就是说,理想的投资标的持有时间越长越好了?

  王小刚:不尽然,前提是这些企业仍然处于高成长的早中期,虽然我们主观上希望企业的高速成长阶段越长越好,但现实是很多行业和企业的这个阶段都非常短暂。比如,苏宁电器2003~2008年是高速成长阶段,从2004年中上市到2007年这几年投资机会都很好。而金风科技2007年上市,其高速成长阶段是2002~2009年,上市后投资窗口期很短暂。

  我们的投资周期要短于企业的成长周期,如果说企业的成长阶段是完整5年的话,高速增长的第一年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先知先觉,很有可能股价已经伴随着利润的高速增长而飞速上涨,但我们还没有买入。企业高速增长的最后一年可能会面临“戴维斯双杀”,虽然企业利润还在增长但估值迅速下移,持有的风险相当大。因此,企业高速增长的5年里,我们能够把握的或许只有3年。

  《红周刊》:投资成长股最怕买到“伪成长”,您在这方面有何秘籍?

  王小刚:一是,通过行业,不要去选择周期性行业或主题性行业。二是,通过企业来判断战略和执行情况,特别强调的是,管理层不诚信的公司就不要花时间研究了。三是,通过公开资料来判断企业的进度。一般来说,行业数据很难做假,个体数据企业调节反而不好判断,通过与行业内其它竞争对手的反复比较、互相验证,以提高选股的成功率。

  不做人云亦云的投资

  《红周刊》:在您这么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有没有比较挫折的案例?

  王小刚:比较挫折的投资肯定有一些,最大的是2001年在东方电子上的操作。我从1997年就开始跟踪东方电子,但当时一直研究的不够透彻,2000年以为自己真正了解该公司,结果买入后被媒体爆出财务造假,股价跌了30%~50%后才出局,损失惨重。无独有偶,2010年一家做连锁销售品牌食品的上市公司,被我们调研了两次,以为连锁扩张路径没有问题,结果报表出来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继续扩张,耽误了我们的投资时机。

  《红周刊》:如果让您总结的话,哪些颇为深刻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与投资者分享?

  王小刚:我总结的教训是投资应趁早,要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比如东方电子属于电力行业,我一直不甚了解,自己无法独立做出判断,属于人云亦云的投资。因此,一定要聚焦于自己熟悉、易理解、易跟踪且处于早期的成长性行业的龙头,不能简单地说什么“夏天买啤酒、秋天买白酒”。而在投资理念方面,股价长期来讲是跟基本面挂钩的,但我用了10年才坚信这个道理。如果给一个教训的话,就是要早一点认识到这一条。

 

文章关键词: 成长股投资市盈率互联网金融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谭力年近50离婚迎娶主播并提成县委领导
  • 体育习近平:愿中国办世界杯 盼阿根廷助国足
  • 娱乐曝文章马伊琍现身美国赌场:一直在输钱
  • 财经麦当劳肯德基供应商用过期肉 称吃不死人
  • 科技[第一线] 洛杉矶硅滩:比基尼与创业
  • 博客马航离破产还有多远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医学专业难见“医二代” 医生不愿再苦娃
  • 朱大鸣:房价同比大降前不该救市
  • 姚树洁:潘石屹捐哈佛1亿为啥引公愤
  • 易宪容:政府救市加大房产崩盘的概率
  • Value:本周11只新股申购攻略
  • 徐斌:沪港通将改变A股游戏规则
  • 张化桥:高速信贷增长是A股最大杀手
  • 华生:农地农房入市的陷阱与跨越
  • 冉学东:IPO政策不改变要出大事
  • 刘杉:立军令状透露政府无奈心态
  • 谢百三:打新吸纳资金将致下周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