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冠军堵单事件发酵 阳光私募去通道化艰难

2014年04月24日 10:32  金陵晚报  收藏本文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2013年私募冠军广州市创势翔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创势翔”)的“堵单”事件仍在发酵。昨日,《金证券》记者从广州、深圳两地私募圈获悉,由“创势翔2号”引发的“堵单”事件可能正在波及“创势翔3号”及其他产品。

  创势翔,这个刚刚崛起的私募新星或许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浩劫。

  明星产品连遭厄运

  4月22日上午,广州一家酒店中,2013年私募冠军广州创势翔董事长黄平向在场二十多家媒体讲述过去一个月“创势翔2号”的遭遇。

  根据黄平叙述,3月27日,“创势翔2号”重仓的一只个股,股价从8块多涨到近14块钱,黄平团队判断,已经达到预期,决定落袋为安。但奇怪的是,当团队发出卖出指令时,出现了自动撤单的情况。黄平团队意识到“创势翔2号”无法交易了!

  按照阳光私募的一般约定,“创势翔2号”产品中,广州创势翔扮演的角色只是投资顾问,产品的主体是与之签订合作协议的粤财信托。黄平团队当即致电粤财信托询问原因。粤财信托核查后发现,原来是交易经纪商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关闭了“创势翔2号”的交易端,使“创势翔2号”不能买入也不能卖出。

  一直到2014年4月8日,银河证券才将交易通道打开,但只允许卖出,不允许买入。紧接着粤财信托要求黄平团队将“创势翔2号”全部清仓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在此过程中,该产品净值从1.0314元跌到1.0050元。随后,粤财信托出面关闭了投顾在该产品上的买卖权限。

  实际上,不仅是堵单的交易问题,创势翔2号还面临着清盘与要求提前赎回的风险。据了解,包括

  分客户、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粤财信托都在要求创势翔2号清盘与提前赎回。

  团队分家被指是主因

  事情的另一面是,银河证券在给予粤财信托简短的口头回复中称“无法交易”是创势翔自己的原因。

  银河证券总部在回应媒体时解释,3月20日,公司绍兴营业部收到深圳创势翔公司的限制交易申请,称密码因不明原因被更改。为维护信托账户投资者资产安全,营业部紧急采取了暂时限制交易措施,在确定信托计划客户资产安全后,才会解除限制。

  深圳创势翔与广州创势翔是否一家?据了解,2013年8月9日,黄平、罗兴文、章亚东、张铲棣四人出资设立深圳创势翔,黄平任董事长,章亚东任总经理,张铲棣任交易主管,罗兴文任监事。据张铲棣等人提供的信息,2014年1月27日,黄平、章亚东、张铲棣、罗兴文签署股权拆分协议。协议约定黄平、罗兴文将其持有的深圳创势翔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给张铲棣。值得一提的是,“创势翔2号”原本正是由深圳创势翔通过粤财信托公开发行的。

  如果这一信息属实,那么自今年1月27日后,“创势翔2号”的投顾就应该是深圳创势翔,黄平团队并无操作权限。张铲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透露,黄平存在通过信托账户输送利益的嫌疑,这也是原本四人团队分崩离析的原因。

  可能波及“创势翔3号”

  事实上,私募分家是常事,但因分家出现“堵单”的事件却未出现过。在这场纷争中,包括粤财信托、银河证券的态度都显得极为暧昧。昨日,《金证券》记者致电粤财信托,但公开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值得注意的是,《金证券》记者获悉,按照张铲棣等人的说法,“创势翔3号”的投顾也应该是深圳创势翔,而该产品可能面临与“创势翔2号”同样的命运。不过,由于记者未能连线上黄平本人,没有得到黄平的确认。

  据悉,目前黄平团队已经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相关举报文件,要求监管部门彻查。不过广州知情私募人士称,该事件错综复杂,粤财信托也有着自己的小算盘,因此很难有明确的说法。

  新闻链接》》》》

  阳光私募“去通道化”艰难

  金证券记者 胡春春

  创势翔“堵单”事件中,不论创势翔内部矛盾在这起事件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一个显而易见的情况是,在受托人粤财信托和交易经纪商银河证券面前,作为阳光私募的创世翔,其弱势地位一览无遗。

  创势翔董事长黄平的公开发声,则被认为是多年来“委身”于通道下生存的阳光私募首次叫板。

  只是,《金证券》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现阶段,阳光私募想要完全“去通道化”仍存诸多困难。

  根据刚成立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规定,阳光私募需在协会登记备案,登记备案过的阳光私募可以独自发行产品。此前阳光私募发行产品需要借助信托、券商、基金等通道,通道们才是真正的受托人,阳光私募只是投资顾问。这种模式下,高通[微博]道费用、多投资限制被认为是限制阳光私募发展的两大顽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最新的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共有677家私募在协会备案,而同期只有6家私募独自发行了产品。深圳资深私募人士称,目前只有有实力的私募才敢独自发行产品,对于大多数私募而言,仍需借助通道。

  融智评级研究员陈伙铸也表示,虽然“去通道化”是趋势,但是短期内私募仍摆脱不了渠道的限制。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广州女纪委书记被指简历造假系护士出身
  • 体育亚冠-鲁能1-2遭逆转出局 国安1-2被淘汰
  • 娱乐孟非和《非诚勿扰》投灿星?江苏:不可能
  • 财经华润120万饭局请了谁:可能就那几个大佬
  • 科技独家:十年老店饭统网倒闭追踪
  • 博客香港人是白眼狼吗 幼童便溺背后文化冲突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最牛学霸宿舍:5姐妹考上中科院读研
  • 不执着:不动产登记会触动谁的奶酪
  • 江濡山:亚洲冲突大戏刚刚拉开序幕
  • 水皮:蓝筹股必须“讲政治”
  • 王海滨:后十年最大贸易机会在农产品
  • 叶檀:这只鸡半夜不叫 那只鸡也会叫
  • 李锦:央企总部去哪儿?市场说了算
  • 钮文新:货币“锁短放长”才明智
  • 陶冬:铜库存背后是房地产商融资
  • 慕容:万达院线IPO的首富生长逻辑
  • 叶檀:蒋洁敏与宋林是怎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