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安扬:献给那个不经意而影响我一生的母亲

2014年02月08日 23:50  理财周报 

  侯安扬,生于1980年代

  深圳市上善若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投资总监,2013年福布斯中文版评30岁以下创业者之一。北京大学本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硕士,具有深厚的数学和计算机功底,在美国留学期间研发出了数套量化模型并将其中一套于2009年投入实际投资使用,获得较好收益。擅长宏观经济分析和金融建模,目前负责基金总体运营和投资策略制定与前期建模。

  口述:侯安扬/ 整理:理财周报记者代红叶

  关于炒股

  我也从来没想到,我母亲十年前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

  有一部电影《蝴蝶效应》,男主角在童年时闯下大祸,有了不堪回首的往事。而后,男主角幻想着用现在的意识穿越回童年,去弥补他的过错。但是他一次次的穿越,回到当时,只因为微小的改变,就带来完全不可预料的未来。

  这就是混沌理论。它指的是初始条件的一丝变化会被层层放大,传导到输出端时,结果已经截然不同。

  我也从来没想到,我母亲十年前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会影响了我一生的选择。在2004年,中国股市经历了大幅度的反弹后,悄悄进入了大牛市前最后的黑暗时代。就在这年,我已经是刚入学不到一年的学生,在北大就读。

  2003年下半年股市的向上反弹,引来一些股民对熊市结束的期待,我母亲就在这个期间,帮我开了一个证券账号,不经意间开启了我的证券投资生涯。而且更神奇的是,除了买卖股票之外,当时还阴差阳错买了一个基金:华夏大盘精选。只不过当时的基金经理还不是王亚伟,这笔买卖纯属运气成分。到了2012年他辞职出来做私募时,我才把这笔交易了结。

  到2006-2007年大牛市时,北大学生也进入了学生股民时代。学生们自发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炒股团队,金融圈从业人士、民间股神、爱炒股的教授也纷至沓来。北大兼容并包的特性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不论你是价值投资体系、还是技术分析体系,都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有自己的受众和信徒。在学校的一个好处是能够很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就在这段期间,我积累了很多金融知识,并在市场中实践了,积累了很多有意义的实战经验。

  关于回归

  无论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家族因素,或者是个人生活喜好,回来中国发展是更好的选择。

  而后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去了没多久,雷曼兄弟就倒闭了,金融危机来临,整个金融市场风声鹤唳,A股也滑落到2000点之下。除了在这个时候意识到金融市场出现重大投资机会并投入了资金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定位。去美国留学,基本都要面临一个选择:毕业后留美国工作还是回国?即使是回国,也还有新的选择:留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再回国,或者是毕业后就直接回国。

  股票市场的大起大落,加上自己对金融史一些书籍的广泛阅读,渐渐让我坚定一个信念:国家运势极大影响个人事业。美国建国两百余年,论财富积累速度并不是每一段时间都是最快的,但是它本土基本没有经历大的战乱,两次世界大战不但没受影响,还大大从中受益。也正是于此,美国股市才取得了长牛的回报。西格尔在《投资者的未来》里提过股票的超长期回报很好,但是如果放眼到全球,其实发现美国是一个特例,因为过去上百年来只有美国才能在如此之长的时间保持着国家稳定。

  如果放眼到对个人更近的现实,即是在未来三四十年里,美国、中国的国运如何?我想,上百年的事情其实很难预测,毕竟人的正常寿命极限也就这么多。但是,如果一个人出来工作,他最黄金的职业生涯就是二十岁至六十岁这四十年。从我对社会的观察来看,赶上好时光很重要,像七零后走出校门不久就赶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爆发,不仅可以在房地产市场有个好的投资时期,也能因为房地产带动了整个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所提供的机遇而受益。而我们八零后出来时,面临的际遇就不一样了。总而言之,当时无论是从我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家族因素,或者是个人生活喜好,回来中国发展是更好的选择。至于从事哪个行业的选择,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似乎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我喜欢证券投资,自己能乐在其中,发自内心的热爱,经常工作得忘了时间。未来几十年,或许就是中国的“大时代”,我们为此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省人大代表遭“情妇”发照片举报
  • 体育318分创纪录!全明星东部胜西部 欧文MVP
  • 娱乐曝柴静美国产女 抱孩子回国被目击
  • 财经评论:统计局房价数据已背离楼市真相
  • 科技揭秘抢票软件黄牛链条:批量卖12306账号
  • 博客陶短房:加拿大真要拒绝中国富豪移民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吐槽开学魔咒:老妈比老师狠 考研成绩
  • 连平:互联网金融不会颠覆银行
  • 慕白:央行在倒逼银监会吗?
  • 杨佩昌:令中国人诧异的德国物价
  • 谢作诗:看病难看病贵是破坏市场之过
  • 叶檀:悲剧的金融摇滚明星朱长虹
  • 苏鑫:影响房地产热词 互联网和信托
  • 投资独行客:从洗脚城兴衰看消费升级
  • 梅新育:索罗斯情人与拉美经济动荡
  • 张化桥:中国人的感恩之心哪里去了?
  • 谢作诗:界定土地产权是农民致富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