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市场风格转换 PE抢食中国好票房

2013年09月27日 02:29  21世纪经济报道 

  曾颂

  面对记者,基石资本合伙人陈延立不无遗憾地谈起当年的一次调研。“我们接触了几家影视公司,有家公司旗下有个演员叫杨幂,当时没看出什么潜力,也没投。”

  那些年杨幂还没红,国内票房还把持在好莱坞大片手里。2013年,影视市场悄然发生风格转换:票房大爆发,国产片夺回大半江山。《泰囧》以3000万投资撬动12亿票房,仅次于巨制《阿凡达》,令陈延立瞠目结舌。陈延立只好乖乖地坐进电影院,研究起《小时代》。

  资本不会错过任何机会。博纳影业联手诺亚财富推出10亿元影视专项投资基金,基石资本联手北京“其欣然”发起首只电影投资基金……据投中集团统计,至今年8月,国内共成立25只影视投资的私募基金,目标规模达322.81亿元。

  “中国好票房”引来了资本,影视业的投资逻辑也相应发生改变。

  “组局投资”票房觉醒

  9月上旬,基石资本联手北京其欣然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设立“其石基金”,投资一揽子电影项目。

  基石资本对文化产业并不陌生,麾下“磨铁文化”是“明朝那些事儿”、“韩寒”等文化现象的推手;也参股过几家影视制作公司。但投资具体项目,这是第一次。

  合作双方共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石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同时,基石资本向市场募集1亿元资金。每个项目占股比例35%至50%不等,最终收入按比例分成。

  有趣的是,基金在每部影片上的投资都未形成绝对控股,其中有分散风险的考虑,更重要的原因是影视圈特有的“组局”现象。

  其欣然负责人、资深制片人袁梅解释道,影片从开机到票房回收约18个月,链条长,期间需要各类机构的支持,一般通过“利益均沾”来捆绑。资金来自院线、企业、电视台甚至政府机构,所持目的不同,所订合同也五花八门:国有公司对盈利不敏感,甚至不求盈利,只求挂制片人之名以参加评奖或申请补贴。

  影视制作高度依赖团队实力,“组局”一方往往是影视公司。如其欣然便是其石所投项目的组局方,麾下有《致青春》的原创团队,拥有金牌编剧李樯。

  陈延立坦承,影视业是典型的轻资产,缺乏抵押、担保,绑定团队是风控的重要手段。他认为编剧李樯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立春》有艺术口碑,《致青春》则是小投资高回报的商业典范,投这个团队令投资人放心。

  风险并未消弭,但票房的觉醒渐使收益与之匹配。

  艺恩咨询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2年,国内电影行业市场规模便由60亿元飙升至21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1%;预计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收入将达到295亿元。

  主要原因在院线制改革:2010年开始,国内银幕增速连续3年保持在30%以上,至2013年上半年,已经超过15000块;大量低成本的数字影院下沉至二三线城市,同时拉低票价,使看电影成为娱乐生活的主流。

  国产片趁势“逆袭”。投中集团文化产业分析师万格表示,2010年是市场切换的分水岭,国产片票房占比首次超过进口片。

  “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的价值观已经审美疲劳,需要能引起文化共鸣的影片。”陈延立说,《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热映后,片名、台词即进入流行语境,是共鸣的体现。

  基石资本认为,有三大逻辑可支持影视投资:其一是银幕院线向全国铺开,国人观影习惯已形成;其二,观众形成了特定口味,有一批观影人次的“底仓”;其三,国家明确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未来,2000万至5000万的中小投资电影将是资本追逐的重点。

  收益迷局

  “中国电影不缺钱,缺的是好项目。”资深电影发行人张明(化名)认为,影视投资的春天还没来。

  首先,外界只见“一将功成”而不见“万骨枯”,许多投拍却未上映,或者“影院一日游”的影片实质亏损;其次,影视业的投资收益长期缺乏科学的测算方式,仅看投资与票房的比例似乎回报极高,殊不知一些票房数亿的大制作,扣除发行、宣传等费用后仅堪保本。

  “大部分项目都有投资回报估算,但各个环节都可能出意外,一个项目下来常常是制作成本还相对可控,其他全部超预算。”张明认为,总体而言影视市场还未扭亏。

  龙头公司亦不能幸免。华谊兄弟今年上半年业绩主要来自《西游降魔篇》的发行,其影视制作则表现平平,二季度甚至出现亏损。

  这牵涉到行业最根本的逻辑:在好莱坞模式下,制片人作为项目经理主导制作,他们对电影市场需求有深刻了解,并且对投资人负责;但我国由于第五代导演长期主导市场,制片人制度一直未能顺利推行,导致生产环节的商业规划不足。

  中国影视要成为资本乐土,必须从“导演中心”转向“制片人中心”,从“对艺术负责”转向“对投资人负责”。

  中金公司文化传媒研究员王禹媚对此较为乐观,认为近年涌现的新锐导演更适应新体制,制片人话语权逐步归位。张明则认为,“去导演中心化”的趋势已明显,但国内制片人的资源调配能力与好莱坞同行仍相距甚远。

  基石资本陈延立表示,影片成本锁定和团队绑定,对项目盈利能力可起到支撑作用,而资本的介入终将优化影视生产流程,娱乐圈的关系也会因此简单一些。“其石基金是基金形式投资电影项目的试水,未来会持续开拓影视领域的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北高院终审:聂树斌案非王书金所为
  • 体育恒大海报剑指中超3连冠 意甲国米逆转胜
  • 娱乐李双江首露脸:我现在非常不好不想说话
  • 财经调查称北京某养老院预订入住需要等166年
  • 科技揭秘手游托:潜伏陪玩刺激用户买装备
  • 博客李天一同案律师:对判决结果非常满意
  • 读书满汉全席为何成京城"十可笑"之首
  • 教育两大名校大学生公开激辩“泡妞秘籍”
  • 袁一泓:为何买房利润高于实业
  • 赵伟:美联储难撤的QE和难产的新掌门
  • 陈岳峰:实体零售或将迎惨淡四季度
  • 叶檀:中国必走大城市圈之路
  • 张化桥:谁夺走了企业家的快感
  • 陶冬:伯南克错了
  • 刘杉:宏观经济仍靠房地产维持
  • 王志乐:全球500大公司排名启示录
  • 林采宜:金融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支点
  • 龚蕾:美国再面临公共债务上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