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事件的反思
主力利用制度漏洞,在A股市场制造恐慌,在期指市场翻云覆雨,获取暴利,而广大散户却只能被动挨宰,毫无还手之力。
投资与理财 童第轶[微博]
8月16日,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交易日,但因为一个意外,这一天将被载入A股市场史册。
上午11时左右,上证综指瞬间暴涨百点,沪深300板块中的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等71只股票瞬间触及涨停。是因为重大利好,还是巨额资金进场?就在市场各方疯狂寻找原因时,真相却让人意外。原来,光大证券的“乌龙”导演了这场大戏。指数盘中瞬间暴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非常大,除了股指期货投资者,同样遭受损失的还有一些追涨的股民,而随着“乌龙”事件的发酵,引发市场对网络安全和交易系统的担忧,金融软件概念股亦曾受到牵连。可以说,3天前的股市异动给众多中小投资者带来的伤害远未抚平,他们长期面临的“维权难”困境再次凸显。
有业界人士直言,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看似光大证券的系统问题,实际上却暴露了中国股市的制度缺陷:一是权重股对指数影响过大,易形成操纵;二是股指期货和A股市场存在天然不对等性;三是散户和机构在交易上存在巨大的不平等;四是交易品种匮乏,使散户无法对冲风险及做空获利。
专家认为,由于以上制度性缺陷,使中国股市近几年形成了易跌难涨的格局。首先是由于机构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套利交易,使得真正购买股票的资金减少。对于机构来说,股市无论涨跌,他们都可以赚钱,而自动化高频交易的出现,即使有很小的获利空间,机构也可以赚钱,通过无数笔小微利润的积累,也可获得可观的回报,而普通散户则没有这个能力。或许有这种原因,使得股指长期运行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失去了应有的活力。目前的套保制度也加剧了这种现象,机构在股票现货上做多,在期指上做空套保,利润空间的锁定,使得机构做多的动力降低。
其次,由于中国股市大部分投资者均为散户,更容易产生跟风和群羊效应,而在下跌行情中,恐慌心理更会将此效应成倍放大。在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推出后,这一赚钱方式立即被主力所运用,并且屡试不爽,成为主力获取暴利的法宝。由于近6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熊,市场心理脆弱,利用恐慌心理砸盘,可以使股市下跌的速度远快于上涨的速度。比如今年6月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大跌超过15%,使积累了半年的上涨成果化为灰烬。沪指在两天内一度大跌超过10%,惨烈程度远甚于2008年金融危机时。主力利用制度漏洞,在A股市场制造恐慌,在期指市场翻云覆雨,获取暴利,而广大散户却只能被动挨宰,毫无还手之力。如果说在期指和融资融券没推出之前,散户和机构还可以在同一游戏规则下,相对公平地博弈,那么在当今市场,散户和机构在交易上的不平等性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不过,从某种角度讲,通过这一事件,推动投资者保护进入中国证券市场“顶层设计”的步伐,仍然值得期待。来自证券监管部门的消息称,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专门政策,已经成为其近期重点工作之一,作为专项规章,《证券期货投资者保护管理暂行办法》也已完成初稿。另外,此前证监会发言人曾透露,正在积极推进优先股制度,条件成熟时将尽快推出。在传统的资本结构中,优先股具有债券和普通股的一些特征,信用评级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收益率也介于债券和普通股之间。优先股的发行,以合约的形式要求公司支付现金股利,以利于增加公司股利政策的透明度。看重现金红利的投资者可投资优先股,而希望分享公司成长成果的投资者则可以选择普通股,尊重投资者的选择,从而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