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地方债务可控 无须过度悲观

2013年07月30日 02:11  上海证券报 

  ⊙记者 屈红燕

  地方政府债务审计近期将启动,对此,部分接受采访的私募认为,地方债处于风险可控阶段,政府主动面对问题反而是好事,没有必要过度担忧,但需要警惕短期回调风险。

  深圳金中和执行总监曾军认为,“过去几年股市疲弱不堪,正是由于担忧地方债等问题,现在中央主动揭开盖子,面对和解决问题,本来应该属利好。但市场情绪偏空,利好也理解为利空。”

  地方债问题尚属可控阶段。昭时投资执行合伙人李云峰表示,“政府平台贷大多数是收入性的项目并有土地抵押,在房地产行业短期没有下滑风险的时候,房地产和平台贷的短期风险不大,目前还有时间来消化以前的包袱,尚属风险可控阶段,市场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市场担忧中央对地方债问题的审计会导致GDP再度下滑。曾军则认为,“市场担忧地方投资下滑带来经济再度下滑,其实从调结构的角度来讲,投资下滑带来更健康的经济结构,符合资本市场预期。”

  私募并不期望政府通过放水解决短期经济下滑问题。李云峰表示,“底特律的破产表明大量的投资建设,并不能拉动城市走出困境。中国特有的财政结构以及监管机制,被掩盖的低效率投资和无法约束的债务扩张,若不及时控制,最后只能通过破产清算或通货膨胀两种危及社会稳定的方式来解决。但若再度通过放水的方式来解决短期的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短期来说,私募对市场保持警惕。深圳某排名靠前的私募认为,“水至清则无鱼,地方政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加码投资,GDP必将下滑,而流动性吃紧的状况也将时有发生,当前阶段应该低仓位投资。”

  短痛的时间可能会很长。李云峰表示,从当前情况来看,去杠杆化是以短期的调整来谋求长期健康发展的策略,并且短期痛苦的程度和时间还可能会进一步延伸。当前市场对金融机构面临的资本金缺口非常担心,资金的供给方越来越保守,同时为了降低杠杆率,金融机构又加快出售高风险资产,收缩资产负债表,进一步推动金融资产价格下降,加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市场资金紧张和短期利率高企将是一段时间的常态。

  李云峰建议,应该坚持“现金为王”,如果要选择股票,也要尽量选择那些现金充裕、资产杠杆低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有能力成为未来兼并潮中的“食人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举行大阅兵纪念停战60周年
  • 体育意外!叶诗文200混仅第4 自责:对不起教练
  • 娱乐焦点访谈关注大师王林 解密神功真面目
  • 财经专家称人均收入增幅太低 将影响倍增计划
  • 科技消息称阿里入股PPTV谈判进入尾声
  • 博客马未都:恶性事件频发是种必然的宣泄
  • 读书党内斗争莫开杀戒:谁反对判江青死刑
  • 教育为抢高分生北大清华掀千万级奖学金暗战
  • 钮文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真相
  • 水皮:创业板就是一个垃圾板
  • 孔浩:中国有多少个底特律
  • 马宇:葛兰素史克的本土化之恶
  • 徐斌:央行降准是大势所趋
  • 罗天昊:直辖市应该连降两级
  • 叶檀:审计署揭锅盖
  • 唐任伍:举国创新体制之忧
  • 周彦武:中国出生率远低于日本
  • 章玉贵:地方中央非合作性博弈待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