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私募抢食公募市场 重阳投资按兵不动

2013年05月31日 02:19  21世纪经济报道 

  支玉香

  私募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公募业务,即将随着6月1日起实施的《新基金法》变成事实。

  记者采访获悉,除已经高调宣布进军公募的星石投资外,不少有资格申报公募业务的私募已经准备申报基金管理资格,比如上海景林投资。不过,目前私募界规模最大的重阳投资则告诉记者,以后会考虑开展,但短期内不会。

  此外,由于一些具体的细则尚未出台,所以私募基金公司的准备仍不完善,私募开展公募业务仍需等待。

  星石抢跑

  私募机构的触角将要伸向公募基金的领地。

  去年年底,证监会公布了《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给出了私募机构从事公募业务的条件:具有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最近3年连续盈利;最近三年资产管理规模均不低于30亿元。

  市场初步统计,具备开展公募业务资格的私募机构大约8家,上海重阳投资、上海景林投资、北京星石投资、深圳金中和投资、淡水泉投资、朱雀投资、尚雅投资、上海从容投资等均达到了证监会的基本条件。

  星石投资是最先抢跑的。4月下旬,星石投资率先设立公募业务部。

  星石投资对于公募业务的青睐或许和高管的从业经历密不可分。星石投资董事长江晖曾在工银瑞信[微博]、华夏基金[微博]等公司任基金经理、总经理助理等职,是业内较早的明星基金经理;星石投资总裁杨玲曾在诺安基金、工银瑞信等公司任职;星石投资首席投资官罗敏曾在长盛基金[微博]等公司任基金经理。

  但记者最新获悉,星石投资仍旧在做准备工作。

  “不到6月1日《新基金法》的生效,监管层不会接受申请材料的。”有业内人士告知。

  星石投资同时表示,“具体到岗位人员的设置、风控的设置等,监管没有出台一个细则。我们也没有一套标准化的模板,所以后面证监会还会出台细则。届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

  记者采访的私募机构中,星石投资是准备相对充分的私募机构,大多数私募机构均尚未单独设立公募业务组。

  某规模超过50亿的私募告诉记者,设立专门的公募业务小组很简单,只要有投研团队即可。等新基金法正式实施以后再来组织团队。

  深圳金中和高管也告知记者,公募业务确实很想要尝试,但目前处于学习和准备阶段,同样未设立专门的公募小组。

  “外包”模式

  私募开展公募业务动机各异,不过现阶段均是处于“尝鲜”阶段。

  “我们还是看重机构客户,机构客户相对稳定,而且根据行业规定,一般都是有提成的。所以就利润而言,这部分更加可观。”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人士如是表示。

  他同时告知,做公募业务主要是从扩大资产规模的角度出发,只收取固定管理费收益率太低了。此外,开展公募业务之后可以公开宣传,这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

  不过,私募开展公募业务,成本是不容忽略的。

  行情不好时,迷你私募三个人都可以开工,投资、运营、行政只需三个人即维持公司运作。但私募机构开展公募业务后则大不一样,前台销售、后台系统、投研等均需要不菲的初始投入。最开始很有可能是烧钱阶段,赔本赚吆喝。

  5月30日,星石投资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基本确定了后台是要外包出去的,前期广泛接触了不少银行、券商等机构。银行之前一直开展托管业务、券商之前开展自营资管等业务,所以系统都是现成的。事实上,机构也很想做这方面的业务,现成的系统可以多得一部分收益。

  不过记者了解到,短期内要开展外包业务并非易事。监管层需要机构具备一定的资质,然后申请开展外包业务。不过具体业务规范和模式监管层尚未给出具体的细则,还需要再等待。

  不仅是后台外包。记者获悉包括星石投资在内的私募同样希望销售端都能采用外包模式。初期,银行私人银行部门、第三方销售机构应该还是主要合作对象。

  “拿出不菲的尾随佣金给银行,这是现在公募基金的销售模式,但对于私募机构而言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公募基金公司有冲规模的天然冲动,但私募在这方面会比公募基金公司克制得多。”有私募人士表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启程访问美洲
  • 体育NBA-詹皇30分热火胜步行者总分3-2视频
  • 娱乐蔡依林不认当兵表弟 遭姑姑再讨公开道歉
  • 财经房产税面向增量征收 存量亦计入免征面积
  • 科技微软宣布Windows 8.1重新引入开始按钮
  • 博客驻日记者徐静波:冲绳人为何不想独立
  • 读书失心妈妈婚败女班主任:婚刺(全)
  • 教育穿正装去高考被当家长拦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美国年轻父亲嫌婴儿吵闹将其塞进冰箱
  • 苏鑫:黄金投资的六个误解
  • 温晓东:跨国并购的鸿沟
  • 洪平凡:经济崛起的机遇和挑战
  • 罗天昊:广东产业结构更多元
  • 叶檀: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不能废
  • 岳富涛:中国庄园梦不容易实现
  • 黄光锐:中国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 章玉贵:中国尤须警惕贸易与金融围堵
  • 谢作诗:中国经济是否重蹈日本覆辙
  • 钮文新:华尔街推高美国楼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