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三成私募看好增持潮下A股机会

2013年05月07日 17:58  私募排排网 

  2013年5月中国私募基金问卷调查之二

  逾三成私募看好增持潮下A股机会 近八成称银行股或横盘

  私募排排网  陈伙铸

  摘要:

  私募对经济走势趋谨慎  50%私募认为经济尚未见底

  28.57%私募担忧信贷虚热会推高通胀水平

  33.34%私募相信增持潮预示市场面临新机会

  61.9%私募认可监管层引外资入市举措

  76.19%私募认为银行维持横盘整理

  中债登暂停开立银行间账户对行业影响大

  受PMI数据下滑和IPO重启等因素影响,4月A股延续震荡走低的行情,沪深300下跌1.91%,绝大多数板块表现不佳,仅有部分个股表现抢眼。

  5月市场仍面临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随着经济数据的下滑,私募基金对未来经济持怎样的态度?M2超百万亿,会否推高未来通胀?4月产业资本增持潮出现,市场会否面临新机会?监管层致力于引入外资,能否对对市场产生持续的实质性正面作用?银行股未来走势如何?债券核查对私募债券业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对全国近60家私募公司进行问卷调查。

  私募对经济走势趋谨慎  50%私募认为经济尚未见底

  经济数据不佳是4月市场持续下调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季度回落0.2%。一季度GDP同比涨幅低于市场预期,2012年一至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分别增长8.1%、7.6%、7.4%、7.9%。

  4月份PMI为50.6%,虽然连续7个月高于临界点,但比上月回落0.3%,创三个月以来新低,且新订单分项指数和生产分项指数均出现回落,显示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增长动力还需增强。

  在表现相对疲软的数据面前,私募基金对未来经济走势变得相对谨慎起来,不再像前几个月一样信心十足。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认为经济已经见底和尚未见底的私募平分秋色,各占50%,对未来经济的担忧情绪相比大幅上升。

  从容投资联合创始人郑莹认为虽然一季度GDP增速低于预期,但她认为这个数据并不值得悲观。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7.7%的增速,还是高于7.5%的全年增速目标;第二,当季同比7.7%的增速比去年二季度7.6%,三季度7.4%都要高,从环比上来看,一季度GDP增长为1.6%。第三,市场的悲观情绪,主要是体现在担忧GDP会延续前高后低的形态。

  她认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与优化,关注经济增长的着眼点,也需要与时俱进的从关注数量的增长,转变为关注质量的改善。因为质量的改善,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根本力量,比如美国,每年的GDP增长也就那么1~2个百分点,但美国的企业活的比绝大部分高增速国家的企业更好,股市也能连创历史新高。

  重阳投资对未来经济相对乐观,认为随着社会融资总量的高速增长和地方政府换届的完成,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更加明显,二季度和三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逐步回升。

  新价值研究总监范波表示,从宏观经济数据看,虽然公布的一季度数据不是特别好,但市场已经有所预期,没有因为这个事情而暴跌,说明这个问题不是特别大。再看四月份的数据,环比还是往上走,五月份看四月份数据,也还是可以接受的的水平,整体经济弱复苏的判断,如果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话,我觉得这个点位至少不会太悲观。

  范波对未来经济谨慎乐观。毕竟中国经济有很大的潜力,从过去数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多少次说中国经济要崩盘了,但最后都没有,但这次我觉得可能没法回去过去高增长的状态,但是维持稳定的增长,增速维持在7%,在未来几年还是可以看得到的。这样的增速,整个经济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不会出现从2000点跌到998这种情况,一定会有结构性的机会,主要存在于在经济转型的思路中。

  铭远投资总经理陆炜表示,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讲,十八大以后,虽然经济增速在下降,但是新一届政府并没有急于去大量投一些项目,从新一届政府对经济的态度和出台的政策看,已经意识到政府过多地干预虽然短期能够刺激经济,但长期来看会增加经济转型的成本,还是非常认可新一届政府对于经济的判断和采取的手段。

  短期来看,政府在十八大的时候提到,经济增速降到7.5%,现在来看,经济减速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从一季度公布的数据来看,还是比较难看,目前市场就有一个预期,就是政府会不会再“放一把”,比如像去年下半年的轻轨项目,这个概率还是有,但是肯定不会像当年的4万亿一样这么激进,未来会释放一些政府投资的项目出来,但新一届政府肯定是有收有放。在稳定经济的同时,同时也在解决一些已经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最近银监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在逐步排查已经存在的金融风险。

  创势翔投资总监黄平则认为GDP增长7.7%,低于市场预期,但他认为这不是重点,主要是看新政府能否彻底摆脱以往那种对GDP的依赖,以GDP来判断一切的政策,才能知道它对股市走势影响如何,一般来说,GDP没有达到预期的话,股市走势都不会太好。

  黄平表示经济这些太宏观的东西他不怎么关注,因为很多经济学家比我们专业多了,我们只关注它对市场的影响。

  28.57%私募担忧信贷虚热会推高通[微博]胀水平

  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新增贷款1.06万亿元,3月末,中国货币供应量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据媒体报道,截至2012年底,我国货币供应量余额为97.42万亿元,是美国的1.5倍,美国当时的货币供应量为64.71万亿元。

  从2002年初的16万亿,到如今超过100万亿,十多年里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超过6倍,货币是否超发再引争议,而信贷虚热会否推高未来的通胀水平呢?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担心未来通胀水平或会走高的私募基金相比有不小幅度的增加,28.57%私募担忧信贷虚热会推高通胀水平,23.81%私募则认为信贷不会推高通胀,47.62%私募则持不确定态度,认为需要进一步观察后续数据。

  M2余额首超百万亿元,由于M2是流通现金和储蓄存款的综合,因此M2大增破红线意味着市场中流通资金量巨大,这是通胀高企的前奏。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通胀水平将随着经济复苏步伐水涨船高。

  部分私募虽然担忧未来通胀可能会再起,但绝大多数私募则不担忧通胀会失控,认为会处于可控状态,不会是市场的重大隐患。

  民森投资副总裁蔡小辉根据多年的数据跟踪研究发现,当猪肉价格低于饲料的价格,一般是三到五个月左右通胀就会起来,目前猪肉价格低于饲料价格的情况已经出现,比较担心6月份之后可能通胀会因为猪肉价格的影响会起来,而一旦通胀出来,市场形成通胀的预期,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到底下跌多少?还取决于其他的因素,包括通胀、大宗商品等都会受到影响。

  西域投资董事长周水江觉得通胀压力不会大,因为经济情况不太好,还处于弱复苏的状态,构成CPI的主要成份猪肉和食品价格在下跌,到了夏季,蔬菜的价格也会下降,前几个月CPI上升,春节的翘尾因素占了比较重要的原因。

  另外,通胀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在于货币投放,当年投放9万亿,就是由于钱多,使得“蒜你狠、豆你玩”等被恶炒,货币泛滥推高通胀。在目前货币投放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像当年的情况。

  未来通胀不会成为很大的问题,中国政府对通胀的调控能力比较强,通胀压力可能阶段性会上涨,但会是可控的。

  33.34%私募相信增持潮预示市场面临新机会

  进入4月份,上市公司股东纷纷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增持规模大幅超越同期的减持规模,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增持规模超过减持规模的现象。

  回顾2008年以来,月度净增持现象只出现过4次,分别是2008年8月份至10月份、2010年5月份、2012年1月份,以及2012年12月份。前三次股东净增持,都昭示了产业资本的态度和此后市场的反弹行情,不同的只是反弹高度有差别。其中,2008年8月份至10月份A股市场处于熊市末端之时,月度股东净增持现象最终带动A股市场走出“熊”途。2010年5月份股东净增持则引发了此后从2319点到3186点的反弹。2012年1月份股东净增持之时,受宏经济下滑担忧的影响,但此后大盘依旧从2132点向上运行到了2478点。2012年12月份股东净增持则引发了此后从1949点到2444点的反弹。

  2013年4月份股东净增持再度出现,后市A股反弹会否值得期待?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33.34%私募相信增持潮的出现预示着市场面临新机会,9.52%私募持反对意见,57.14%私募则持不确定态度,认为还需要结合经济和政策面的变化做判断。

  部分私募认为,历史上每一次增持潮出现时,市场均会出现一波上涨行情,今年4月份股东净增持现象再度出现,或许意味着产业资本已开始了悄然做多的行动。与普通投资者相比,产业资本往往更了解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具备一定的信息优势。因此,就A股市场估值走低和产业资本悄然做多而言,似乎部分股票目前的股价和估值,逐渐获得了产业资本的认同。

  61.9%私募认可监管层引外资入市举措

  A股的持续低迷,证监会管理者则在继续寻找着救市之路,其中,不遗余力的引入外资是一项重要举措。

  5月2日,随着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细则的发布,数百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获得了如何分食2000亿RQFII额度的明确指示。

  今年3月,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联名签署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正式出台,宣布向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扩容开放中国境内证券投资。规定还扩大试点机构类型,将境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香港子公司或注册地及主要经营地在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纳入试点。

  证监会的一系列举措表明引入外资的坚定信心,而另外一则消息也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传言A股纳入MSCI新市场指数将引入逾万亿增量资金,市场认为A股会和台湾、韩国股市加入MSCI指数一样(纳入MSCI指数后,KOSPI指数首年上涨10%,台湾加权指数1年内大涨45%),让市场憧憬未来出现一轮可观上涨行情。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大多数私募认可证监会引入外资的举措,61.9%私募认为持续引入外资能给市场带来实质性的正面影响,38.1%私募认为不能对A股起到大的提振作用。

  MSCI等多家国际著名指数编制公司将A股纳入指数与证监会沟通的消息被曝出,受此影响A股市场当日出现了大幅的飙升,在外资或将大举进入A股必然对于市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不过从目前A股纳入MSCI的进展来看,似乎已经是遥遥无期,因此短线的市场的影响持续性有限。

  大多私募基金认为从证监会的系列动作看,引入外资是一项很明确的动作,这不光能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更重要的是能给市场带来长期理性的资金,带来成熟的投资理念,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成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证监会引入外资的举措对市场是一项长期利好。

  76.19%私募认为银行维持横盘整理

  银行股自去年12月的大反弹后,进入了较长时期的震荡区间,在各种消息面的影响下,银行股的走势分歧日渐加大。

  根据上市银行201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16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总计4240亿元,其中14家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增加,新增不良贷款总额达到222亿元。

  2012年6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扩至1.1倍,被视为央行利率市场化的重大突破。业内人士认为,除了相关的基础性建设会继续推动之外,年内存款利率的上限可能继续放开。据预计,存款利率上限今年内有望扩大至基准利率的1.2倍。

  银行股虽然面临着坏账上升、地方债务平台等的困扰,但低估值、高盈利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看好看空的私募泾渭分明。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76.19%私募认为银行未来会维持横盘整理的走势,14.29%私募则认为银行股已经见顶,有回调的风险,而9.52%私募则认为银行股低估值明显,未来仍会继续上涨。

  格雷投资总经理张可兴[微博]对银行股充满信心,认为银行股调整比较正常,银行股涨到现在并没有怎么像样的调整,这不太合理。中长期对于银行股还是比较乐观,银行股涨到现在,依然是A股估值最低的板块之一,估值修复空间依然没有结束。未来银行股向上的空间依然很大,合理估值至少在15倍以上。”

  翼虎投资总经理余定恒认为银行股和银行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对于整个银行业,市场主要担心会出现资产负债恶化的风险。但就银行股本身而言,估值还是比较低,下跌空间不大。从近期几家银行公布的一季度业绩报告看,未来银行可能会出现业绩增速放缓的情况。即便如此,对照五六倍的PE,这些预期已反映在股价上。

  黄平表示银行股虽然估值现在确实比较便宜,但总的来说并不认为它现在有很大的机会。因为银行股跟外围的环境关系比较大,可能你觉得它估值比较低,但外面投资者却觉得它估值比较高,就会做空银行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银行股的走势和你的判断。

  范波也表示平时买的银行股比较少。从目前情况来看,如果经济不够好,它还会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整体来说的话,可能银行股并不是特别好的选择。

  中债登暂停开立银行间账户对行业影响大

  4月,以来债市“大佬”陆续被查的消息刺激着整个市场的神经。此次针对债市黑幕的执法风暴已经超出了金融监管部门行政稽查的范畴,升级为全面的刑事调查。央行债市监管风暴不断升级,中央国债登记公司将暂停信托产品、券商资管、基金专户开立银行间账户。此举对私募债券业务或会造成较大影响,未来债券类私募产品规模发展或受到很大限制。

  据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调查,28.57%私募认为债券核查风暴会对私募债券业务造成重大打击,71.43%私募认为此举会对私募债券业务短期会造成影响,没有私募认为核查风暴不会造成影响(如图六)。

  图六: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数据中心

  对整个资本市场总体而言,近期严打债市硕鼠的整肃风暴,广受各方关注。本轮债市整肃,必将强力打破市场上长期存在的灰色利益链条,不仅可以规范市场秩序,更能通过清除隐患促进债市健康发展。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地方政府融资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一个规范、高效、透明、稳健的债券市场,将以风险分散的突出优势,有效化解各方面的融资难题和金融风险,同时为各类投资主体提供更多投资机会。从这一点上说,对于包括发行人、投资者等市场各利益相关方而言,扫净屋子再“请客”无疑是好事一桩。

  对私募债券业务而言,鹏扬资产总经理杨爱斌表示,此次债市整肃对行业及其公司最大的影响是未来不能不发新产品,因为暂停开立银行间账户,以后私募只能参与交易所债券交易,但交易所规模太小,因此未来不会考虑发行新产品。

  而对于此次整肃和监管事件对债券市场的影响,杨爱斌表示,债券反应的是基本面的情况,短期事件对走势影响不大。

  深圳某大型私募机构总经理表示,公司目前正准备丰富产品线,发行债券类和对冲系列的产品,如果中债登暂停开立银行间账户,公司将不考虑成立债券类产品,短期内债券类产品的规模发展也会陷入停滞。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出租车起步价拟调整为13元
  • 体育NBA马刺双加时胜 热火爆冷0-1公牛 视频
  • 娱乐曝张艺谋再婚细节 大岳母九岁 实拍
  • 财经事业单位曾试点养老金并轨 5年未果
  • 科技诺基亚中国换帅背后:3年4次更换负责人
  • 博客乐嘉:采访李亚鹏给我的强烈刺激
  • 读书叶群真相:林彪的事都要她当家
  • 教育80后成新移民主力 称不适应国内生活方式
  • 育儿居委会规定小学报名先提供母亲上环证明
  • 李迅雷:农业现代化难以挽回中国农村衰落
  • 朱宁:投机刚需在 房价难稳定
  • 沈建光:如何看美国就业市场回暖
  • 白明:美对华限购法案是大愚若智
  • 张五常:马歇尔的失误
  • 叶檀:全球黄金大转移
  • 张捷:辛普森案与朱令案看程序正义
  • 玄铁令:中国式楼市泡沫探源
  • 李光斗:农夫山泉告京华时报该不该?
  • 金岩石:赈灾的经济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