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对三板市场的态度是谨慎乐观

2013年03月23日 16:39  新浪财经 微博

  新浪财经讯 为探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局与未来的方向,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私募排排网定于2013年3月21日-23日在深圳举办“第七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以下为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王勇发言实录。

  王 勇:新《基金法》是个好事,这个法律的出台对行业的影响考虑的不是太多,这个市场是比较市场化的私募市场,好与坏和监管这块的关联度不是很大,因为我担心监管搞不好,干脆别管了,但是私募这次没有纳入管理,是认为这个业务的监管存在难度和障碍,我个人欢迎行业内自律的组织和自律的方案能够逐步的完善,也看到在座更多是年轻的朋友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来,我觉得这是大的趋势,这是中国的趋势,我认为未来不管是政策变化也好,还是市场的发展也好,这个趋势无法改变,未来会越来越好。

  PE最大的商业模式就是通道和循环,目前IPO堰塞湖问题明显摆在这里,现在我们也在探讨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现在我们在算一个账,如果说这些东西不考虑,那是假的,但是考虑到什么程度?其中重要的一条,目前这些新市场的探索,还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案例或者实例使给现实作出选择,现在手上上百家项目,现在我们在琢磨如何由其他更专业的机构帮我们打理,问题是存量项目未来的出路,新三板只是一个说法,我虽然研究不多,但是感觉到它有它一定的掌握,但是还是有一定希望,希望是说如果PE投资的基金股权比例不大,三五个点,通过挂牌的方式进行展示或者可能的交易,这只是一个通道而已,但它未来的收益,我个人是不期待的,别人怎么可能拿一个比较好的估值,一两三个点在三板上进行交易,我对三板市场是谨慎乐观的态度。

  节能环保行业,我讲一句话,讲真话、讲实话,我们现在的团队更多是工科背景,对物理化学的基础研究包括熟悉程度,比其他以金融为主的投资机构偏重一些,我们99年成立到现在为止,做的很多都是实业和制造业,包括制造、环保、化工。节能环保这块,我想是今年每一个人都关心重视的,在投资方向上不成问题,大家都说这个好,都说好的时候你再强调,没有什么意义,其中我们要找到有一定代表性,并且能够做强做大的企业。现在环保行业很多,包括我们在深圳最早投资的达实,包括投了一个生物质动力的,在广州的节能环保项目,我想更多的经验是我们的沉淀和积累。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一个创投机构核心的DNA是团队自身具备的,也要我们更多创新和学习,包括刚才韩总讲的购并这个事情,我现在开始接触到一些购并的机会,但是我跟他的观点不一样,柳传志能把联想带为成功的案例,现在国内首富非常反对购并。现阶段不敢讲未来好还是坏,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购并必然是一个方向,同类的东西一个就好了,在国外很难说一个行业做得好,我要开第二个。这个过程可能比预想的长一点,国内的文化,包括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文化需要调整,另外还有一些手段的调整,等到那时候,一些购并可能会有实际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收入也在提高。未来资产规律性的发展,推动着现在我们的投资机构不断在前行,我们的存在就像美国大的金融机构上百年的存在一样,一定会有它存在和发展的空间,不管其中的波浪多么大,将来洗牌也好,这个需求是有的。回到机构怎么办的时候,现在我们在密切关注未来影响中国发展的几个重大方向,包括我们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现代农业,未来在五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会影响每个人生活的行业,我觉得都存在投资机会,而且现在不乏80、90后的年轻创业者拥有激情、更好的条件,比我们这一代人更容易创业,给他们提供资金和宝贵的经验包括经营管理等有效的帮助,我们的行业有时候讲越老越值钱,作为老兵的我们,现在头发白了,不一定适合,但是不妨碍我们跟年轻人的交流,他们对市场和服务的理解让我们惊讶,当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会站出来给他们提供帮助,不管是白银时代还是黄金时代,我觉得中国还是有机会,因为中国现在的差距还是蛮大的,虽然我们现在每个人的生活比过去2、30年好了,但还是有成长空间。我这边只是个人看法,年轻的人在这个行业里面未来的机会确实很大,不只是我这么认为,我们这代人很多的家长不是从事金融行业的,都让子女学这个行业,未来金融这块的业务是高端的业务,希望年轻人能快速成长,弥补差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亚预赛-于大宝93分钟绝杀 国足1-0伊拉克
  • 娱乐我是歌手周晓鸥逆袭夺冠 沙宝亮淘汰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汉王进退维谷:电纸书成苦涩“鸡肋”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霸占中国梦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