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基金研究中心 郭乙臻
私募告别打新舞台
日前,一纸名为《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及配售对象备案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下发。从通知发布之日起,对新股配售对象备案范围进行了调整,集合信托计划将不再作为新股配售对象。这意味着,阳光私募即日起告别“打新股”舞台,这也是阳光私募继限制开立证券账户后的又一次政策性崴脚。
打新惹的祸
2007-2008年,打新类的产品红极一时。集合投资类信托是当时个别被允许开设多个证券账户的合法途径,引得大批资金向信托计划产品靠拢。有些信托公司为了提高中签率,甚至准备了几千个信托计划来扩大申购的股东账户数,并将打新配号连号排序。这种铜墙铁壁似的招数一度令个人投资者中签无门。
正因为此,当年7月中登公司出台了《资金申购上网公开发行股票实施办法》,暂停开设证券账户。银监会也下发给信托公司相关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对现有信托产品证券投资账户进行筛查,有相关统计称当时需要注销的证券信托账户数以万计。
这一举措本身是为了限制住蜂拥进入股市的大资金,保护中小投资者的中签率不受侵犯,但误伤的却是刚刚踏上蓬勃发展轨道的阳光私募。一刀切式的限户政策使得当年阳光私募的发行规模骤减。时至今日,证券账户也洛阳纸贵,有账户被炒到了200多万元,极大影响着私募的发行运作成本。
而本次,证监会以“引导新股定价回归合理水平”为名,则彻底封杀了阳光私募的打新权利。
被“陪练”的责任感
2012年新年伊始,华宝兴业和信达澳银两家基金管理公司均对外宣传其暂停参与新股发行。该举措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赞扬,认为基金这个占A股流通市值将近10%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在引导新股定价回归合理水平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相比总体盘子达到1.7万亿的权益类基金,总体国模仅2000亿的阳光私募即使满仓打新操作,也尚不足以成为股票市场的重要力量。限制阳光私募打新,不过是作为其它固定收益类信托的“陪练”,不会从根本上对新股发行形成倒逼机制。
起跑线的不公平
由于取消网下配售股份三个月锁定期的规则是从今年5月底才开始实行,因而在新规出台之前的新股无法在上市十日内卖出,那么日前市场对打新风险加剧的评价,尚不能完全反应到已经运行的私募产品的表现中。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打新虽然不是投资收益的主要贡献力量,但仍可作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武器。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年初以来各集合信托计划参与新股申购共计达30次,获配3518万股。私募参与打新的规模虽然不大,但私募的特色之一便是投资仓位灵活、策略灵活。限制打新后,私募失掉了百宝囊中的一件兵刃,无法和公募基金中的权益类基金站在同一起跑线。
风险特征的不匹配
本次证监会限制集合类信托产品打新的理由恐怕也很难像一级债基一样“保护投资者利益”,因为私募本身动辄100万起的投资起点以及锁定期限一年投资期的相关规定,决定了参与其中的投资者对投资顾问的策略和理念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同,风险承受度较高。因此用普适性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理由去限制私募基金打新,难免有干预过度之嫌。
结语
阳光私募中部分产品长期风险收益特征是中低风险的,其二级市场仓位较低而一级市场仓位较高,此次集合类信托计划限制打新使它们失去重要投资渠道,将对这类产品产生深远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