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紫石投资罗生门

  ⊙本报记者 弘文

  有关紫石投资的一切,现在还在迷雾中。但这个曾经一度小有名气的私募公司现在陷于一片无法证实和证伪的追问和质疑中无法自拔。而更为苦恼的应该是这个产品的投资人,他们是这件事情最为关键的利益相关者,但目前的处境也最为窘迫。

  对于私募行业而言,紫石投资在过去一周显然成了最重大新闻。

  周初的一篇新闻报道称,紫石投资的掌门人张超,因为涉嫌某基金公司老鼠仓而被监管部门立案调查,张本人已在海外逾期不归,该公司整体运营形势不明,其家属被警方调查等等。随即该事件迅速发酵,传遍业内。

  7月3日晚间,一直沉默的紫石投资在网站上发布致投资者书,称“公司运营正常,投研团队稳定,有关媒体报道的内容和严重不符,公司对一切捏造事实、诋毁公司的行为,依法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力。”该公告还同时称,紫石投资为一家正规的资产管理公司,等等。

  但该事件依然没有平息、其中,最令人关心的张超本人并未露面,而监管部门也未对该案有任何说法,紫石曾经公布的办公场所人去楼空,但公司网站依然在积极回应。种种事件就如同过去有过的多件“被调查案”或“乌龙”一样,陷入胶着不清的混沌之中。

  而对于相关的投资者而言,他们的情形可谓尴尬。一方面,公司是否正常运营、基金经理是否在岗对于一个投资产品的重要性不用多言。而恰恰是这方面,有关方面放出的信息非常模糊且对立。加之紫石投资当前的几款产品整体亏损近30%,场内投资者要想下决心出局难度很大,可谓进退维谷。

  这完全是阳光私募在“重大事项”的认定和发布上不清晰、不透明、且无人督促监督所致,相比而言,公募的相关信息披露要完善的多。

  事实上,类似情形在阳光私募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2010年初,深圳三羊投资的纠纷可谓是代表。在有关发起人早已脱身的情况下,各方的公布信息和态度相左、拉锯颇长一段时间,最终投资者在深度套牢左右位置清盘。2010年10月,李旭利离职重阳投资之时,其离职原因也是各方传闻颇多,皆无法证实真伪。

  此外在诸如新价值、金中和团队分家方面,在一些公司并购上,甚至在更换投资经理方面的信息发布上,阳光私募的行业标准几近于乱,由此造成的客户不良效应也不可为不广泛。

  是到了该好好修缮“罗生门”的时候了。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杜淳承认新女友 激动否认其是小三
  • 财经6月份CPI同比涨2.2% 创29个月新低
  • 科技微软修改IE 10默认设置:或彻底放弃广告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兵败如山倒:林彪早年作战吃过两次大亏
  • 教育部分学校成疯狂国际游学巨大利润的推手
  • 育儿男童医院看病遭扶梯卡断右腿 微博关注
  • 健康过度加班致妇科疾病 哪些智齿需要拔
  • 女性解读神秘“无面”时尚 范冰冰墨镜抢镜记
  • 尚品教你如何买对第二只表 伦敦奥运巨大餐厅
  • 星座测试你有多不合群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黄花梨涨逾400倍 百元错版币值几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