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债券 > 正文
 

保守理财之国债篇:笃定收益下静候上涨行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 08:29 《理财周刊》

  去年10月底加息,国债行情直线下跌时,我们建议大家在“跌”中找投资机会,寻找5%左右到期收益率的中期券种持有到期,即可稳当获利。孰料今年债市猛涨,让我们在保守预期下有了意外的收获。我们原本只要一只小鸡,市场却送来一头小羊,这就是保守投资的魅力之一。

  文/本刊记者 陈婷

  “去年10月28日央行宣布加息后,国债行情突然急转直下,之后半个月内一直在低点徘徊,贵刊也撰文指出国债投资正当时。于是我就买了三只中长债,一只剩余年限为4年多,另两只还有6年多,到期收益率都在4.7%以上,根据贵刊当时介绍的保守理财思路,我寻思着反正家里的闲钱这几年也没什么大用场,持有国债每年拿点利息,到期赎回也不错。没想到今年上半年国债行情那么好,我手上这三只债价格都上扬了10元左右,加上分红还有利息收入,令我有些兴奋不已。”老王是某高校的工科教授,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曾经有过投资国债获利的经历,2005年的夏天,他再一次感受到了国债的魅力,几分激动,又带几分惊喜。

  心理预期也就是持有到期的5%收益率,没想到随着行情的变化,10%、13%、15%的半年收益都“奔涌”而来了。俗话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此话用在国债投资上,也许可以反过来说成“期望越低,获得惊喜的可能性越大”。

  稳健计划外的额外收获

  去年央行加息后,国债价格再次下跌,直到11月中旬债市仍未能完全消化加息因素,部分中长期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突破了5%,我们编辑部同仁敏感地意识到这也给普通市民“跌”出了投资机会。于是在11月底,作为封面文章《保本理财》中的一部分,我们向读者介绍了《保本理财之中级财技-巧投国债轻松赚6%》,当时认为“如果你有一笔三五年不用的闲散资金,不喜欢风险过大的投资,年投资收益率目标在5%~6%左右,那么在目前的交易所国债中,就可以寻找到这样的机会”。

  同时,文中向读者详细地介绍了两种稳健投资国债的技巧。方法一就是找寻收益率较高,剩余年限在四五年、五六年的中债,安心持有到期,必能获得5%左右的年复利。方法二仍然是寻找同样“品质”的债券,但要设定一个“x年理财计划”,在每年领取利息后,不等到期兑付,而是提前在即将到期前抛出,那样的话收益率很可能超过满期持有的收益率。

  在当时加息环境下,不少债券评论员都是建议抛出中长期债,以规避可能进一步加息带来的利率风险。为什么我们会“逆市”建议读者买入中长期国债呢?这就是投资思路的区别了。债券评论员是针对寄希望进行短线操作的投资者而言的,在还不能确定当时价格是否已经到底的情况下,买入中长期国债,很可能被“套牢”。但我们针对是对追求稳健收益的市民而言的,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可靠的资产增值途径,是偏向保守的理财技巧。

  但事实证明,保守理财并不见得会“低人一等”,这“稳健收益”当中也蕴藏着获取更高收益的机会和空间,在国债投资中就是随时可能爆发的突破性行情。

  在股市连绵阴跌、房市风头渐转的2005年,从元旦开始到8月初,从95.64点到106.64点,上证国债指数足足涨了11点,上浮比例超过了11%!若从2004年底的94.06点计算,国债指数涨幅更是超过了13%!

  四五百亿元的商业银行人民币

理财产品、1200多亿元的
货币市场基金
,以及300多亿元的保险资金,这些资金“大鳄”都在“抢食”国债。加上今年国家对房贷政策实行了价位严格的
宏观调控
,银行的存贷差进一步扩大,“惜贷”之后的银行存款只能把目标瞄向债市,央行于今年3月下调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后,资本的逐利性迫使商业银行释放出部分超额准备金,转而追捧短期债券。所有这些大规模的资金推动了上半年国债市场的“牛”情。而国债供给的结构失衡,也加剧了今年上半年国债“供不应求”的局面。今年上半年发行的国债品种,主要是3年以下品种,5至7年期品种出现了负增加,7年以上品种也增加得很少,中长期债券供给不是增加而是减少了,这与保费增加、存款增加引致的强烈需求成为明显的反差,为了能够取得足够的投资规模,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必然大幅降低对收益率的要求。这也是今年以来中长期债尤其是长期债价格快速上扬的主要原因。

  同时,四月以后,市场对加息的预期进一步减弱。随着加息预期的逐渐减弱,债市上涨的行情势不可当。加上我国政府今年加大了对债市的扶持力度,连续出台多项债市政策,一系列利好消息为火热的债市行情助阵,国债指数也因而受益,连创新高。

  在这种种“帮助”下,今年的债市走出了漂亮的牛市行情,也让国债投资人有了因为惊喜而“砰砰跳”的感觉。

  是否获利了结随个人

  当然,在获得意外惊喜后,是继续持有满期兑付,享受早已计算好的到期收益率;还是趁着行情好获利了结,并无多大的“正确与错误”之分,主要还是看个人喜好和心态。

  获利了结,把惊喜化为实际的收益,是一种享受。不为意外收获所动,继续把持自己的稳健投资计划,继续每年领取利息,更是一种坦然。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投资对象和手段是为理财目标服务的,投资收益率和年限是要匹配起来考虑的。若你去年底投资国债,是为了五年以后让这笔钱派上用场,那么持有到期无所谓,因为获利了结后,若再找不到5%左右的投资工具,也是一件烦恼之事。若你已经能够再找到较好的投资工具,那么将手中的收益兑现出来,增加今后投资的本金,也是一件好事。

  当然,随着今年国债价格上涨,收益率下跌,这样稳健投资国债中静候意外收获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这种投资思路可以让广大读者所借鉴,在今后的投资中继续发挥作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