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论坛 八方入手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5日 03:25  上海金融报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起点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将导致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方向东方加速转移,并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最深远的影响。上海尽管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一些已建成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创新能力不足、金融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软环境存在差距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体是市场,而上海目前的主要缺陷是债券市场发展明显滞后,而且各金融市场之间的融通性不够。最根本的是,从现实条件来看,目前我国尚未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境外资本的流入相对于其他金融中心会遇到较多限制。笔者认为,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着力开发各类新型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市场金融创新能力不足,不仅制约上海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也限制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功能拓展。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金融创新,各金融机构要不断培育和完善创新机制,配合总行开发新产品,推动总行产品研发中心落户上海,以使上海成为金融创新的引领者和产品标准制定者。不断推出债务优化型银团贷款、杠杆型并购贷款、新型资产证券化、应收租金准资产证券化、高端财富顾问等新的金融产品,支持设在上海的合资证券公司以及合资基金公司率先扩大开放范围,研究探索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满足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在金融衍生品的开发方面,按照银监会的主导,一定要回到服务于实体经济、服务于企业和个人的实际。以基础性衍生产品为主;产品的杠杆率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并向客户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

  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牢牢抓住金融市场体系这个核心。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使上海首先成为投资、交易、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的国际金融中心,逐步扩大国际多边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规模,稳步启动在国内有长期业务经营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并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着力推进上海作为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先行试验区可以预见,2020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成之时,就是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之日。假设一国的货币尚不能可自由兑换,遑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如果人民币成为亚洲的主要货币,那么上海就将是亚洲的金融中心。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看人民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可自由兑换及资本项目下彻底放开,才是长远的最大价值所在。上海现已成为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城市,以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金融中心,即所有重要的以人民币计价、交易、结算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主要在上海成交和发生;在确立人民币金融中心的地位后,一旦人民币完全可兑换,上海就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与此同时,要加快推进在上海的小额外币兑换机构试点数量。加快推动在上海设立国家清算银行,以清算银行为核心,构建完善的支付清算体系。

  着力推进金融监管机构和大型金融机构落户上海央行上海总部已落户上海并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和效应。下一步,可借鉴央行做法,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在上海设立副部级的市场监管总部,大力提升监管效率。积极吸引大型金融机构的集约化运营总部、金融机构的营运中心和后援服务中心落户上海,通过金融业增量的发展,逐步确立上海作为资金供应和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各银行要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积极争取、主动承担和配合总行各项改革在上海的试点,包括事业部制的各类营运中心落户上海。要继续鼓励外资金融机构中国总部、东亚总部或亚洲总部落户上海,鼓励外资银行在上海注册设立法人银行。同时,要明确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桥头堡,加快推进上海银行发行股票上市。

  着力完善资本市场积极发展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不断推出实质性的适合各类企业的融资工具,要引入更多的商业金融债、企业债、商业票据等,推动债券的跨市场交易,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培育机构投资者利用债券市场进行流动性管理、风险管理的能力,要调整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明确金融产品的市场定位、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的政策支持下,一俟监管问题解决,国际板有望真正纳入议事日程,使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际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着力完善金融中心区域规划要吸引大量金融机构汇聚上海,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上海金融中心的容量和规划。陆家嘴具备作为金融区的地理和规模条件,但目前其功能不够集中和纯粹,与金融行业无关的大型机构和设施会影响其规划的实施。同样是2平方公里的占地,香港和北京的金融区域则规划得更加集中和高效。金融区的规划应当考虑长远发展,为陆家嘴金融区的扩展留出余地,以避免金融区分拆两地和未来过高拆迁成本带来的不利。政府应当统筹安排陆家嘴金融规划区域的土地用途,以政策和经济杠杆调节用地的真实目的。

  着力推进国际金融人才建设金融人才的竞争是金融竞争的核心。必须全面实施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加快构建金融人才高地,为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针对目前上海金融行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资金运作及新产品研发人才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多元化、全方位造就人才的模式。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政策环境。优先保证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的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的落户、入籍、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要,是金融中心建设中必须关注的关键环节。如果金融中心城市能够提供丰富的人才储备,又能为公司的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户籍政策、福利政策、退休养老保障、医疗卫生条件等,将促进金融机构与金融中心城市的相互激励、共赢发展。

  着力推进宽松的税收环境和其他软环境建设在金融中心建设期间,宽松的税收环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上海在金融企业税收以及企业高管个人所得税方面执行了相当有吸引力的政策,对不少金融机构产生了很好的吸引力。下一步要进一步对金融高管个人所得税实施减免。此外,要继续改善服务的软环境,加强信用、会计、审计、法律、评估等中介服务。在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法治环境、信用环境、中介服务环境建设;完善地方层面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配合机制。

  着力构建长三角金融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离不开长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发展,要明确江浙沪在长三角金融圈的定位,据此形成具体的应对战略,积极吸引服务中小型企业的银行、财务公司;同时加大力度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上市,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进行海外融资,促进内外资互动融合发展,还要主动建立与香港及海外金融机构的对话机制,强化金融各层次的交流。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