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徐静蕾的小商圈:梦想照进杂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3:55 《第一财经周刊》

  除了产品代言,徐静蕾的杂志组合还可以帮助客户把产品直接送到年轻人面前——广告客户最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文|CBN记者 王雅

  3月9日,英国《卫报》评出“全球最具权力博客50强”,徐静蕾的博客以其全球第一的点击量(超过1.4亿次)和“显示出这位多栖明星光环之下的真性情”而位列第12位,也是唯一入选的中文博客。如今,从演员到导演的转型让徐静蕾摆脱了被动等待的命运;个人博客的走红和博客书的出版,则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影响力。

  当创办了“鲜花村”网站和成为《开啦》的主编之后,她开始把以上这些经历和成绩称作“一些弯路”。当然,我们无法假设没有这些“弯路”传媒行业是否就会因此少了一个优秀的主编,我们可以确知的是,起码现在对她来说,传媒人的身份与演艺圈的身份是互相成就的,并且她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2月中旬的一个午后,徐静蕾吃过午饭,来到了自家小区的另一幢楼,楼里有一个房间是她新买的办公室,里间是会议室兼做会客室,对着门的一张红色沙发就是《开啦》杂志里头的“老徐会客厅”栏目中总是出现的那张。招呼了四个人坐在这张沙发上,《开啦》杂志春节后的第一个选题会就开始了。徐静蕾话很多,她想做美国编剧大罢工,一个小时的讨论之后,事儿就定了。

  “办杂志算是我的一个像样点儿的梦想,我还想过当记者,当演员倒是从没想过,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很难说我会把这个杂志一直做下去,做成一个百年大报什么的,但目前我百分之百的精力都在这上面。” 以杂志主编身份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的徐静蕾说。

  梦想照进杂志

  《开啦》创刊于2007年4月16日,这天正是徐静蕾的生日。这份电子杂志没有用她惯用的“鲜花”系列作为名字,而是用“开啦”表示对“鲜花”这种事物的最好祝愿。在此之前,她经营过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和“鲜花村”网站,但都没有这次这么投入。

  徐静蕾现在把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戏称为一个“草台班子”——当初,一群“一直一起玩”的朋友,为了拍摄《我和爸爸》成立了这个公司。现在这个公司还生存着,业务是做影视、广告和演员经纪,2007年还全资拍摄了电影《梦想照进现实》。

  “鲜花村”网站则算是一个失败的案例。不过,正是这次投石问路,让徐静蕾弄清楚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似乎已经路人皆知了:时任比邻网总经理的毕胜在与徐静蕾谈过一个视频合作之后成为朋友,后者在鲜花村失败后向他讨教,而他针对徐的优势建议她做电子杂志。“我真正要做的是内容。电子杂志的技术门槛低,可以发挥我的内容优势,而网站涉及到的技术成分太复杂了。”徐静蕾说。

  2007年12月22日,《开啦》杂志的第一次读者见面会在北京“第六俱乐部”举行,7000多名读者报名参加。开幕仪式上,徐静蕾站在印有15本杂志封面的展板前,讲话中几次哽咽。她透露其时,这份电子双周刊成立仅八个月,投资回报率已有60%。杂志第一期的下载量是220万,第三期之后,几乎每期下载量都在300万以上,最高一期达到了570万;加上在线阅读,每期总阅读数号称有800万。同时,它还捧红了几名写作者——蓓蓓晃、罗点点等。中国人创办电子杂志且能获得成功者,在此之前尚无先例。

  如今,因为《开啦》的势头,徐静蕾已经有让她的媒体继续扩大规模的计划:手机杂志、线下杂志、系列杂志,都在考虑范围内。手机杂志方面,她已经跟中国联通签好合同,就要推广;而线下杂志也已经与《时尚》谈过了“刊中刊”;电子杂志本身也要扩大,比如,要从双周刊改成周刊,要做其他的专业杂志——“更垂直一点,像读书类、摄影类、宠物类、服装类等等。”5月份,《开啦时尚》就将问世,主编正是《开啦》的捧红的撰稿人蓓蓓晃。

  “我们是做内容的,但不满足于现有的发行渠道。”徐静蕾说,《开啦》在去年年底已经有了十几家发布平台,包括腾讯、BT之家、天涯女性频道等,目前正在谈更多的这种合作,“争取把我们杂志放到更多地方。”

  成立之初,《开啦》由鲜花盛开影业有限公司经营,2008年,徐静蕾专门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司鲜花盛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来运营这本杂志。现在,《开啦》的运营部、采编部、制作部三个团队,按照严格的流程一期一期运行着。“老徐三个环节都要盯。”《开啦》运营总监肖小小说。

  带领着八九个人的肖小小是徐静蕾的朋友。加入《开啦》之前,她的身份是《时尚》杂志编辑,更早的时候则是湖南卫视《天下女人》栏目的编导。“老徐很信任朋友。”她说。但是,这个公司的大部分员工都是通过公开招聘而来,与之前的影视公司有所不同。

  对于当老板,徐静蕾评价说自己“目前干得并不怎么样”。“我在经营管理方面真的是从头开始学,之前虽然做过电影,有一点基础,但电影如果作为一种媒体来运营还是比较简单的。我一开始只是把《开啦》当作和电影一样的表达空间,媒体就是去表达嘛,后来慢慢发现,要想让杂志长久生存下去,还要考虑很多商业问题,所以我现在对各种人才的需 >>

  求越来越大,需要有各种才能的人进入杂志。”

  内容方面,如今,除了王朔、韩寒两个重量级专栏作者之外,《开啦》的其他不少作者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粉丝”,而且徐静蕾还在留意发掘新作者,她时常在网上潜水,看到有趣的人就会给他们留言。读者们也在大量投稿,有的读者写信说,2008年的愿望就是能在《开啦》上面发一篇文章。同时,《开啦》的运营团队也在不断地研究杂志的读者,试图掌握读者的年龄段和收入状况的分布,以及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偏好,并筹划成立会员俱乐部。

  智联招聘网最初是《开啦》的广告客户,因为合作愉快,徐静蕾现在已经成了他们的代言人。其副总经理赵鹏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们发现,《开啦》的读者多集中在25岁到35岁之间,不是白领职员就是在校大学生,这也分别是智联招聘的主要用户和潜在用户。并且,电子杂志媒体还有一个优势:它提供的发行数据不需要评估,下载量是直接可见的。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