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境外散户归宿:资金交机构打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3:01 第一财经日报

  林纯洁

  “主人啊,我不知道海里的鱼是怎么生活的。”

  “还不是和陆地上的人一样——大鱼吃小鱼。”

  这是莎士比亚的名句,并且同样适用于金融市场,小鱼就是散户。

  散户就是小打小闹的客户,金融投机客、投资银行家拉斯·特维德在《金融心理学》一书中将“小”和最不精明等同在一起。

  最早开始研究散户的是德鲁(Garfield Albee Drew),上世纪中期,德鲁在分析了散户的交易数据之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规律:散户在市场上担任的角色就是“著名的最后一个傻瓜”。一位基金经理表示,股市往往是在散户以地板价卖出股票时触底反弹,在机构将筹码派发给散户之后见顶。

  这种事情并不仅仅在德鲁的时代发生,根据东京

证券交易所的数据,2005年日本散户投资者在日本三大证券交易所总共净卖出了价值4万亿日元的股票。而实际的情况是,日本股市在经过漫长的沉沦之后,从当年5月份开始疯狂上涨,最终在一年内,日经指数大涨超过40%。而日本的共同基金则在当年净买入了7553亿日元,为200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整体外资的净买入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10.3万亿日元。

  不过每一个散户却相信自己能战胜市场,没有一个人愿意在镜子前面承认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偶尔的成功只是撞了大运,他们相信自己有着超出常人的判断能力、更为内幕的信息……但是事实上众多“精英”组成的却是一个弱势群体。

  对冲基金经理姜凯表示,机构投资者与散户的投资策略完全不同。前者注重基本面分析,比如公司的现金流、经营状况等;后者更多依靠技术分析以及一些小道消息。这种区别源自于能力的差异,因为散户无力支付如此高的成本来搞清楚那些上市公司的真正情况。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活跃的散户积极订阅手机短信炒股建议,购买可以提供“最佳买入卖出点”的软件,而约瑟夫·格兰维尔早在1960年出版的《股票市场短线操作策略》中就曾指出“大家都看出来的,显然是错误的”。

  当然没人愿意持续亏钱,即使连那些自命不凡的人也不愿意。在很多国家散户在市场中的权重已经大幅降低,虽然账户数量仍在增加。就美国而言,在1950年,美国家庭直接持有90%的公司股票,到了1998年,比例降到了41%,更多的投资则是通过养老基金、

企业年金、共同基金等方式,其实这已经较全球的水平为高。1999年,国际证券交易所联会(FIBV)做了一项调查,其交易所成员中,本土私人投资者持股比例平均只有25%,参与调查的交易所的总市值占FIBV成员总市值的80%。

  即使是那些直接持股的散户,也在减少交易量,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不知道该怎么做,而且犯错的概率更高,那么最好什么都不做。

  每个人都应该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生病的时候我们不会自己看医疗百科全书解决,而在投资方面我们却认为自己可以战胜市场,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有些想当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