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我们的2006(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0:27 《理财周刊》

  把握大势,揭示机会

  文/黄罗维

  采写心得:“新年好!”这一阵声声祝福从耳边传来,也不由得让我心中感慨万千。记者的许多朋友都是《理财周刊》的老读者,他们这样对我说,在过去的一年中他们收获最大的,就是看清了大势、发现了机会,从而掌握了投资的主动权。

  2006年,市场的变幻的确有点让人琢磨不透,很多人都来向我打探未来楼市的走向。于是在年初的时候我通过《新上海人的购房时机在哪里》一文,明确指出从上海的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并不处在最佳的购房时点,这也使得不少投资者把目光从楼市转向了股市。那么股市的机会又在哪里,就在上证指数已越过2000点,不少人感到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我又在《怎样让自己的资产随“胀”而涨》这组文章中坚定地认为通过对当前经济运行环境的分析,股票是可持有的优质资产,并强调了金融、地产两大主线和封闭式基金的巨大潜力。

  把握大势、揭示机会,在我看来这8个字其实是一种责任,更是广大读者赋予自己的使命,也是我们在新的一年中必须要迎接的挑战。

  自荐文章:《新上海人的购房时机在哪里》(第250期)、《怎样让自己的资产随“胀”而涨》(第295期)

  盛世中的危言

  江南

  采写心得:2007年的1月1日,天气依然暖和,我的手机上不断地接收到来自朋友们的祝福。有一条短信显得十分特别:“江记者,我是受骗的股民郭哨龙,尽管我的案子依然没有解决,但还是很感谢您的帮助……”那是我2006年7月初曝光“中国股市阴谋博览会――深圳华鼎财经欺诈案”留下的“后遗症”,而这位身患残疾的上海股民郭哨龙为了自己被骗的全部家产奔波呼号了5年多,始终是黄鹤一去不复返!

  2006年的中国股市无疑是个“盛世”,高涨的股指似乎把一切问题和阴霾都驱散了,然而,如郭哨龙般“刺目地存在”依然在提醒我们去倾听一些盛世危言。在我曝光华鼎财经问题后的一个月内,中国

证监会就雷厉风行地宣布要成立“监管二部”,要“
证券
打非”,然而事实却是雷声极大雨点极小。

  今天,当我们感受着“盛世”的阳光雨露,听着那些“大机构”口沫横飞地预测着“黄金十年”,我的内心深处总是会想起“华鼎财经”,要知道它也不是从一出世开始推销“

股票权证王”和“原始股”之类的,十年前,它还曾经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著名财经机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