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退出与黄金定价百年(下)

2014年02月14日 16:01  中国黄金网 

  推荐阅读:德银退出与黄金定价百年(上)

  对于黄金市场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创造性破坏的过程。

  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旧大陆的经济结构破坏殆尽,使得战后英国设计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凯恩斯计划”应者寥寥。而掌有全球经济牛耳的美国,则通过布雷顿森林会议构建了美元与黄金联动的霸权。由此,杜鲁门完成了20多年前威尔逊没完成的任务,在战后建立了金汇兑本位制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紧紧挂钩,让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虽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固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价格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

  在这种货币体系下,美元等同于黄金,而黄金的价格也在美国政府的控制下保持恒定。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黄金的流动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美、法三国都允许居民兑换黄金。实行金汇兑本位的国家也允许居民用外汇向英、美、法三国兑换黄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只同意外国政府在一定条件下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不允许外国居民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美国承担了维持金汇兑平价的责任。

  当人们对美元充分信任,美元相对短缺时,这种金汇兑平价可以维持。当人们对美元产生信任危机,要求兑换黄金时,美元与黄金的固定平价就难以维持。

  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西方黄金储备总额的73.4%。

  1950年以后,美国除个别年度黄金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各国用多出的美元换回黄金,使得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减少。

  上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冲击,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美元危机使得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

  1971年8月,美国政府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尼克松政府于同年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当年12月,以《史密森协定》为标志,美元对黄金贬值,美联储拒绝向国外中央银行出售黄金。至此,美元与黄金挂钩的体制名存实亡。特别是随着1973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彻底解除了美元与黄金挂钩的关系之后,黄金本身的货币价值已经再也难现当年的风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他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他国家的主要储备资产。

  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逐渐开始动摇,在美元先后两次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而影响黄金市场几十年的35美元一盎司黄金这一美国式定价,也进入了历史。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金价一度进入了“狂野西部”的状态,五大金商在定价中的作用开始凸显,金价也在黄金和美元分手后开始火箭式上涨。1972年底,每盎司黄金价格为58美元,一年后涨到97美元,而到1975年时金价升至161美元。

  在五大金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40多年后,随着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他们的定价方式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德意志银行的退出,可能是这一制度的第一条裂缝,全球的黄金价格形成方式将迎来又一个动荡期。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党报批色情业有益无害论:你家里人知道吗
  • 体育冬奥李坚柔夺中国首金 张虹中国速滑首金
  • 娱乐奥巴马期待《纸牌屋》回归:求别剧透
  • 财经王石称今年楼市“非常不妙”
  • 科技中电信4G套餐出炉:上网卡半年300元包6G
  • 博客美军司令称“不介入中日之战”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女硕士人数3年超男生遭教授调侃
  • 江濡山:形形色色的一男多女现象
  • 朱宁:兜底和隐性担保会破坏市场规则
  • 江濡山:谁在深化改革进程中搅混水
  • 陶冬:从腊肠滞销说起
  • 郑风田:户籍制度改革困局
  • 姚树洁:习近平的外交攻略
  • 叶檀:为信托地雷买单
  • 刘杉:新兴市场或有更多货币贬值
  • 高善文: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
  • 徐斌:中国决策层现在颇为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