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CM专题报告:黄金再度暴跌深度分析

2013年06月21日 10:53  FXCM 

  黄金昨日几近崩盘。周四一天金价一共下跌将近70美元/盎司,跌幅超过5%。市场狂涌而出的卖盘轻松将金价打落1300关口,刷新了自从2010年9月以来的低点。

  单单从价格走势来看,本轮金价的暴跌可能是由於止损盘的推动导致。不过,我们必须将价格的走势与整体市场的背景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看清整体的趋势发展。

  这次暴跌与之前4月中旬的暴跌之间仅仅相隔了两个多月。如下图所示,目前黄金已经处於一个持续的下跌趋势之中。从年初以来,金价下跌了将近400美元,以百分比表示是24%;而从去年9月高点以来,金价下跌了超过500美元,或者说28%;而从2011年9月6日的记录高点以来,金价下跌了大概650美元,下跌幅度为33%。

  在我们进一步探讨黄金的下跌趋势前,我们不妨看看近来的下跌幅度到低有多惊人。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金价在周四的下跌幅度是黄金有记录以来下跌幅度排名第五的单日下跌。

  以百分比的形势来表述,周四金价超过5%的下跌在黄金历史上也属罕见,是自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第二大幅度的下跌。为什么向来以避险著称的黄金,会在昨日市场避险情绪大幅蔓延(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如此暴跌?我们下面试著从基本面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黄金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扮演三个主要角色∶避险资产,对冲通胀以及财富保值增值(相较於货币)。不过所有这些角色在过去一年都遭到了削弱。

  对於对冲通胀来说,目前全球市场中几乎没有对冲价格上涨的需求。虽然在各国央行相继实施激进的货币政策角度上来看,这显得不可思议,然而事实上各国的通胀水平一直徘徊在低水准。而从避险资产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对於避险资产有几点基本要求∶流动性以及稳定性。黄金的流动性并没有明显优於其他的“避险资产”(如美元),更重要的是,金价的波动性太大了──这为那些因为避险需求而买入黄金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黄金的另一个角色是作为财富的另一种持有手段(相较於货币),也即保值功能。这在当前各国央行竞相推行宽松造成货币贬值的角度来看,持有黄金似乎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不过,我们看到即便是黄金的这个角色也遭到了市场的忽略,投资者们似乎更倾向於持有实际货币。如下图所示,美联储6月份的利率决议导致了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在美联储明言将逐步退出宽松後,美元受到了追捧,而黄金则乏人问津。

  也有观点认为本轮金价的下跌并非正常的市场波动,而是由於黄金衍生品──黄金ETF的大幅平仓导致了实物金价的下跌。这个理由乍看上去似乎也是成立的,在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黄金ETF持仓的大幅减少。

  但是,这种解释过度强调了黄金衍生品的重要性,有些牵强附和。你可以看到我们所呈现的图表,都显示了实物黄金遭到了巨大的卖盘。不管具体的卖盘来源於个人投资者或者企业或者央行,不可否认的是实体卖盘是如此真实。

  我们下面再来看看黄金期货非商业头寸的变化。COT报告显示黄金的非商业头寸已经下降到了2007年初以来的最低仓位水平。看起来市场对黄金失去了兴趣,在经历了这么大幅度的暴跌後,似乎是抄底的好机会。但是,交易者们不该忘记凯恩斯的名言“市场持续不理智的时间往往长於你保持不破产的时间”。市场可以在长期处於超卖状态,而在大型的整体下跌趋势中,你永远不知道市场可以超卖到什么程度。

  昨天金价的暴跌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事件,交易者不应忘记两个多月前的大跌。而且,自从黄金在下破了之前数年的区间後,我们发现卖盘一直源源不断在涌出。

  当然,金价短期不排除反弹的可能,但在这种卖压下,交易者最好还是观望下,想想有什么因素能够支撑金价大幅反弹或者反转。之前黄金的三个角色,避险资产,对冲通胀以及财富的保值,在过去几个月中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John Kicklighter撰文,周铭海译 )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部分经适房被曝成部委福利房
  • 体育联合会杯-托雷斯4球 西班牙10-0创纪录
  • 娱乐大S被怀孕5个月一肚子气 小菲宣言落空
  • 财经国内油价今迎调价窗口 每吨或上涨超百元
  • 科技三星发布9款新品:高分屏变形本成亮点
  • 博客德国人:中国官员工资太少 小贝引发踩踏
  • 读书草根男欲惑美女局长:终极高手
  • 教育大学生求装空调被拒中暑 高考分数线
  • 育儿5岁幼儿被遗忘在幼儿园接送车内昏迷死亡
  • 张庭宾:中国金融崩盘 金价可能暴涨
  • 张捷:美国QE的走向分析与替代工具
  • 叶檀:国家统计局局长变成干衣机
  • 张化桥:中国急需加息减肥
  • 赖伟民:中国威胁还是中国崩溃
  • 李崇周:为何一辆出租车贵过一套房
  • 李光斗:中国企业迎来并购潮
  • 刘杉:央行如何应对市场钱紧
  • 叶檀:中国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
  • 徐斌:财政货币化是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