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世界黄金市场发展的思考(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15:00 中国黄金报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近两年来的数据。2005年,黄金矿业的对冲减持达到86吨,但和2006年的373吨相比,则黯然失色了许多。而如果将1994年至2006年间黄金生产商对冲仓位的情况进行一次综合性的审视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生产商们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就建立起了超过3000吨的对冲仓位,但在此后的7年里,又不断减少已经建立起的仓位,直到回到12年前的水平。同时,这两个时点之间更为明显的对比是逐日结算的对冲仓位。在 1994年底时还是正值,到了2006年底时已经变成了负值——负103亿美元。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不仅是仓位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改变,仓位的构成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仓位组成部分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和1999年对冲热潮的高峰时期,生产商们大量使用为他们提供高于即期交割价格的衍生合约。第二阶段,在1999年贷金利率创下新高之后的仓位剧烈调整阶段,这让衍生仓位中高风险的结构暴露了出来。第三阶段,是回购和冲销大部分传统期权合约之外的所有对冲的浪潮。 思考五:央行对黄金的态度 截至2006年底,全球的中央银行对外宣称的储备总合已达到3500万亿美元,其中大约有15%属于黄金。而每个国家间的官方黄金占其总储备的比例也有很大的差别。举例来说,美国的黄金储备占其官方总储备的比例就高达70%,而欧元区国家的比例为50%,瑞士的比例为40%,印度为4%,日本为2%,而中国、巴西、韩国和马来西亚则更少,仅为1%。 这种关于不同国家拥有的黄金储备占其总储备比例的不同曾一度是市场中各类谣言的起因。上世纪90年代,当时最流行的一种猜测是:如果欧洲的央行们将其黄金储备减少至占其总体储备的10%,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然而,时过境迁,现在最流行的猜测已变成了:如果亚洲的央行们将其黄金储备增加至占其总体储备的10%,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因此,我的观点是,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关于每个国家间到底要保留多少黄金储备的猜测和争论一定会慢慢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因为这样的猜测毫无意义。 思考六:亚洲个人投资需求 在亚洲,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日益增长的占据主流地位的城市中产阶级,开始把黄金作为个人投资组合中的一个重要选择。由于城市人口的购买热情仍旧停留在黄金首饰上,而购买投资性的金条和金币仍然集中在大中型城市里,因此他们很可能将日益增长的财富中至少一部分以这种形式进入到黄金市场中。因为,黄金是匿名储蓄财富的有效方式。许多交易状况显示,一部分来自增长迅猛的股票市场的盈利已转入到了实金市场中。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许多富有的个人投资者非常青睐在商品交易所交易时采用实金交易的方式,因为他们对实金交易的情况更了解。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匿名的实金交易可以完全掩盖任何的盈利。最后还有一个不能被遗漏的原因,在亚洲那些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银行数量的不足及分布的不合理,买卖黄金实物(包括首饰)成为农村居民更加青睐的保护其资产的方式。 此外,在2007年黄金ETF也进入了亚洲。它的到来可谓经历了漫长的等待。黄金ETF在印度,这个亚洲最喜欢黄金的国度里率先上市,挂牌在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内,丰业银行成为黄金实物的托管行。这为金条的投资者又开辟了一条获取实物黄金的途径。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