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7日 05:21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私有银行控制的中央银行“出租”国家的黄金储备就是手段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银行家开始推销一种说法:黄金放在中央银行的仓库里,没有任何利息收入,除了落满灰尘之外,保存还需要另外一笔开支,不如“出租”给信誉好的金锭银行家,利息可以低到1%,但好歹也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果然此法在欧洲很快蔚然成风。

  谁是所谓的金锭银行家呢?以J.P.摩根公司为首的国际银行家当仁不让。他们以自己“良好”的信誉从中央银行手中以1%的超低利息“借来”黄金,再到黄金市场上出售,拿到手的钱转手就用于购买5%回报率的美国国债,稳吃4%的利差,这被称为“黄金套利交易”。这样一来,抛售中央银行的黄金既打压了黄金价格,又吃到了利差的美餐,还同时刺激了美国国债的需求,压低了长期利率,真可谓一箭数雕的妙计。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风险。金锭银行家从中央银行借来的黄金大多有6个月左右的短期合约,但投资的很可能是长期债券,如果中央银行到期索要黄金,或金价持续上涨,金锭银行家的处境就危险了。

  为了“对冲”这种风险,华尔街的金融天才们把主意打到了黄金生产商身上。他们向黄金生产商反复灌输黄金价格长期必然走低的“历史必然”,只有现在就锁定未来的出售价格,才能避免将来的损失。另外,国际银行家还可以提供4%左右的低息贷款,供黄金生产商继续勘探和开发之用,这样的利息实在是令人难以拒绝,再加上眼看国际金价一年不如一年,与其等到将来减价出售,还不如现在就把未来的尚在地下待开采的黄金产量卖个好价钱。这叫做“黄金远期合约”。

  于是,金锭银行家手中就有了黄金生产商未来的产量,作为偿还中央银行黄金租借的抵押。再加上中央银行家和金锭银行家原本就是一家人,所以“租借合约”几乎可以无限延期。于是,金锭银行家就有了双保险。

  在这个最初的主意开始运作后不久,天才的华尔街银行家又不断推出新的衍生产品,比如延交现货合同、条件远期合约、变量远期合约、德尔塔对冲和各种期权合约。

  在投资银行的推波助澜之下,黄金生产商纷纷陷入这个前所未有的金融投机活动之中。各国黄金生产商纷纷“透支”未来,将地下可能的黄金储量统统折算成现有产量进行“预售”。

澳大利亚的黄金生产商甚至将未来7年的黄金产量卖了出去。西非加纳的重要黄金生产商Ashanti更是在高盛和16家银行的“参谋”之下购买了总量高达2500份的金融衍生产品的合约,到1999年6月,其对冲账目上的金融资产高达2.9亿美元。评论家纷纷指出,当代的黄金生产商,与其说是在开采黄金,还不如说是以开采黄金为噱头进行危险的金融投机。

  在黄金生产商掀起的“对冲革命”浪潮中,巴里克黄金公司可算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巴里克的对冲规模早已超越了风险控制的合理范畴,说它的策略是金融豪赌也绝不夸张。在其海量的单向卖空黄金的行动中,巴里克无形之间造成了同行之间竞相杀价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自毁市场。在巴里克的年报上,系统性地误导了投资人,它吹嘘自己复杂的对冲策略使其总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卖出黄金。其实,巴里克卖到市场上的黄金中有相当部分就是通过金锭银行家向各国中央银行低息“借来”的黄金,它在市场上抛售这些“借来”的黄金所得的收入,用于购买美国

财政部的债券,其中的利差收益,就是所谓的“复杂的对冲工具”所产生的奇妙效果的真正来源。这构成了典型的财务欺诈。

  在几个方面的合力之下,黄金价格不断下跌,这符合所有参加方的利益。黄金生产商由于早已锁定出售价格,在金价下跌时,他们账面上做空黄金的各类“金融资产”还会升值。于是,黄金生产商就奇怪地成为金价下跌的同谋者。其实,生产商得到的只是短暂的甜头,失去的却是长远的利益。

  黄金反垄断行动委员会主席比尔·莫菲将这个蓄谋打击黄金价格的特殊利益集团称为“黄金卡特尔”,它的核心成员包括:J.P.摩根公司、英格兰银行、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高盛公司、国际清算银行、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

  当金价被强大的市场需求不断推高时,中央银行就会冲到第一线,公开抛售大量黄金,直到吓退投资者为止。

  书名:货币战争

  作者:宋鸿兵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本报是中信出版社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连载《货币战争》的中文平面财经媒体。

  相关报道:

  黄金投资成为新理财时代又一热点

  黄金是经济波动时期的最佳投资选择

  全球黄金需求二季度全面开花 投资黄金正当时

  更多精彩尽在新浪理财频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260,000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