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明白白买银保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7:29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近年来,银保产品的销售是否规范已经引起了无数的讨论,值得提醒的是,在不规范的销售行为无法完全杜绝的情况下,消费者自身可以擦亮眼睛、竖起耳朵,多问、多想,别让销售人员牵着鼻子走。

  文 本刊见习记者 张安立

  银保产品的投保意向往往在几分钟内产生。靠着银行理财师的精心介绍,消费者很可能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签署投保单,缴纳第一期保费或趸交全部保费。

  孟欣就重演了不少投保人冲动投保的经历。几个月前,她去银行提取5年到期存款共3万元,在填写领款单时,柜面人员问她是否对年收益8%的保险产品感兴趣。孟欣一听,保险产品有8%的收益率很是不错,她有点心动了。柜面人员见她没有直接拒绝,又讲了不少产品的优点。一番推销“话术”后,孟欣3万元的存款没碰一下就全部转为保费缴纳了,换来了一份分红型的两全保险。

  如今,孟欣对保单的保障范围、保险期限等等都记不确切,唯一印象深刻的是8%的年收益率。

  不少投保银保产品的消费者都是出于这种一念之间的心动。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事后后悔的情况经常发生。不少消费者在拿到第一期的分红或是投资收益报告后,发现与宣传时的回报有较大出入,最后选择了退保。这也使银保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名声不佳,让许多原本不了解保险的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诚信产生了怀疑。

  问清自身权益再作决定

  其实,要避免这种被银行理财师“牵着鼻子走”的尴尬、防止冲动投保,只需要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把自己可以获得的权益了解清楚。在向银行理财师了解时,投保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弄明白保险的保障范围 银保产品毕竟是种保险,所以消费者购买时最应注重的是保险的保障。如果只是看重投资的回报,那么股市、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等都可能获得更高的收益,投保银保产品就没有必要了。

  理财师在介绍产品时,对具体保障责任未必面面俱到,消费者有必要问清细节。比如,身故保障是仅仅保意外情况下,还是意外或疾病都可以得到理赔?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发生事故,是否有多倍累加保障?又比如,这产品内含的重大疾病保障主要承担哪些疾病?什么情况下是属于除外责任?

  特别是对于难以从名字判断保障内容的银保产品,更应该细心提问。某保险公司曾推出两款银保产品,“财富精选计划”与“财富•阶梯人生保障计划”,从两者相近的名字上很难判断分别属于哪一类保险产品,保障范围有哪些。事实上,前者是一款“基金组合+意外残疾保障”的投连险产品,后者是期缴的返还型寿险产品(两全保险),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别。

  收益率是否有保证 由于银保产品中寿险、重疾险占比最高,且大多数的产品为保本储蓄形式,享有公司的投资收益,而这些利益的产生正是理财师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所以,投保前必须弄明白投资收益是否有保证?合同上明确载明的最低收益率为多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