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44款理财产品六成收益率低于6%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2日 08:20 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在海内外股市皆处震荡期而国内新股份申购又可能被监管部门叫停的背景下,银行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谓“急转直下”。据记者粗略统计,春节后,沪上共有中外资银行推出4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其中收益率在6%以下的产品占比居然高达60%以上。

  在日渐激烈的理财市场,如何提高现有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成了银行产品设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创新型产品又成了银行力图突破的重点。对于创新型金融产品,我们本该鼓励,但如果银行为片面追求销售业绩,而没有揭示产品的全部风险,在产品出现问题时,又不愿意与投资者共同抵御损失,无疑将给处于探索中的产品带来很大的争议。

  理财不是存钱收益可能为零

  今年年初以来,国内理财市场已出现多起投资者与银行,在相关产品到期后收益率过低的争议事件。其中,设计的产品既有股票篮子挂钩型产品也有新股申购类产品,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在购买之初银行没能揭示何种情况下,产品最终收益可能为零,导致部分投资者对投资风险一无所知,是引发双方争议的关键。

  目前,不少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在投资时仍抱有“存钱”的心态,等到理财产品收益低于预期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如据媒体报道,购买上述产品的部分投资者,就是在接到银行客户经理“可能预期收益为零”的电话后,才把产品合约翻出来研究。有投资者承认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并没有从银行处获悉产品具体风险,导致最终利益受损。

  记者了解,去年,国内银行系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已接近万亿,甚至不少业内人士已经将2007年称为国内理财元年。但今年年初的几次产品争议,无疑给刚刚起步的银行系理财市场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冲击,即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已经有所松动。

  对此,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公开表示,为减少此类纠纷,投资者购买产品时看清产品设定的最高收益率实现的条件和公式,当然银行销售时也应充分履行信息披露、风险提示的责任。

  产品风险揭示不足银行介绍避重就轻

  今年初,银监会专门发文指出,虽然银行理财产品相对股票、基金更为保守(稳健),但其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着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可惜的是,目前,银行对此类产品的介绍,仍有些“避重就轻”。以某银行推出的股指套利型产品为例,在该行徐汇区一网点,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记者的咨询时,仍着重强调产品的本金相对安全以及预期“X%”的收益率,对于产品潜在的风险构成、可能引发低收益的因素则提示不足。只是片面强调“目前CPI指数这么高,存银行肯定不如买这些产品划算,而且他的风险肯定比直接投资股市小的多”。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前期曾存在的银行工作人员禁止将产品说明书带回家的现象,在此类创新型产品的营销中并不出现,但记者发现,由于说明书对风险构成的提示非常专业、隐讳,反而将预期收益及产品的优势作为核心突出,也容易给投资者带来认识障碍。在该网点,记者随机询问了几位投资者,均无法对产品的潜在风险进行详细叙述。

 [1] [2] [下一页]

    相关报道:

    深发展一款理财产品宣传15%回报遭零收益

    类基金理财谨慎选择 别再被预期收益忽悠了

    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遭遇信用危机

    理财专家提醒:投资理财谨防收益率陷阱

    理财意识增强 收益冷暖自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