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打新股产品跷跷板定律 业绩报酬越低收益越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8:00 理财观察

  萝卜青菜,各取所爱。

  有人试图借助二级市场之“捷径”创富,有人还是愿意玩悬念更少的“打新股”路线。

  没有对错。

  不过,这个看似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品种,在2007创富故事迭出的年代,不仅玩出了新花样,而且因着业绩报酬等因素的左右,产生你原本想象不到的投资收益差距。

  固定变活期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相关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11月,商业银行发行新股申购类产品共计97款,从整体上看,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呈上升趋势,1月份和4月份各发行1款,为全年最低发行月份,而11月发行25款,为全年最高发行月份。

  产品期限方面, 除开放式产品外,所有产品的期限均在2年以内,其中1年期的产品占据了半壁江山,平均期限为11.5个月。

  从保本机制而言,在上述全部的97个产品中,仅有3款为保本产品:交行的“得利宝􀀀天蓝”系列的两期产品,以及上海银行的“人民币信托挂钩(新股申购)”,其他均为非保本。

  根据本刊的统计,2007年9月之前,“打新”产品多为固定期限,其本金和收益只能到期支取,中间不能赎回,或者提前赎回需要收取提前赎回费用:如招行的“金葵花”新股申购部分产品是不可提前赎回的,而光大的“同赢系列”规定要收取一定的赎回费。

  截止2007年11月底,工商银行发行固定期限打新股产品最多,达到16只,其次是招商银行,共发行15只。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期限品种似乎渐渐被取代。

  2007年4月,工商银行发行专门为申购某一支新股的“灵通快线”系列产品,成为了首家发行“活期”新股产品的银行。

  之后,各家银行纷纷效仿。

  根据本刊整理的数据显示,继工行之后,又有4家银行推出了类似产品,如交行的“新股随心打”等。

  而在9月之后,“随时签约,随时申购”成为了“打新”银行理财产品的新趋势,“活期化”倾向明显。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