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8日11:46 《金融博览财富》

  经有人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挣钱 与把钱捐出去,哪一个更带给你责任感 上的挑战?”盖茨的回答是:“挣钱与捐钱都是很大的 责任,也同样让人享受。”

  慈善对于家族财富的意义,显然不仅仅是责任与享受。近百年来,慈善不仅使无数家族在历史上留下 了显赫名声,也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良性的剧变。这体 现了家族慈善的重要价值:实现家族的永续传承,以及扩大家族的社会影响力。

  用慈善保护家族财富

  谈及慈善对于保护家族财富的作用,就不得不谈 到遗产税。

  多数欧美国家,都对慈善活动规定了许多税收优 惠政策;同时,这些国家都征收遗产税,亿万家产想 要传给子孙,征过一次遗产税,通常就要缩水一半以 上。主要以企业股权形式存在的遗产,就更经不起这 样的分割与折腾。在这些国家中,美国是最典型的例 子。

  美国遗产税首次开征于1797 年,但作为一项正式 税收制度被固定下来,是1916 年。 经历了19 世纪的工业大发展,那些大工业巨头们

  乘自由市场经济之风扶摇直上,美国政府为了防止出 现欧洲国家那种世袭的贵族,对待富人遗产一直比较 苛刻,不到1 万美元就开始起征,而且税率很高。 美国遗产税的起征点较高,并按物价指数浮动。

  在20 世纪上半叶,遗产税最高税率一路上涨。1916 年遗产税税率为16%,到1935 年最高税率达到70%。

  后来几经调整,又有所下降。 遗产税,相当不利于富翁们把万贯家产留给下 一代。2000 年的美国遗产税法规定:遗产在65 万美 元以下的免征遗产税。遗产税只对超过的部分征收,税率以递增方式计算,共分17 个档次,税率最低为 18%,之后每个档次以一万美元或两万美元向上递增, 税率也以2% 或3% 向上攀升,最高档为300 万美元以 上,税率高达55%。 让富人头痛的不止上述内容,美国税法还有一条 规定:遗产受益人必须在继承遗产前,先交纳遗产税, 然后才能办理遗产手续。

  例如,在纽约长岛有一座美丽的庄园,原来是美 国总统希思福家的豪宅。房子依山傍海,花木葱茏, 现在变成公共博物馆,就是因为希思福的子孙不争气, 拿不出钱来缴纳遗产税,这种豪宅短期内又卖不出去, 只好将祖宗辛苦建起的家园捐献出去。 再比如,比尔·盖茨如果没有把全部财产580 亿 美元捐赠掉的话,他的子女想要拿到这笔天文数字财 产,先得交319 亿美元的税,同时还必须缴纳个人所 得税,两税相加,达到遗产价值的70% 以上。

  好在美国税法还有抵税条款,这就涉及到了慈善对于财富保护的作用。

  美国从1913 年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仅仅4 年 后,美国国会就通过法案,规定捐款或实物捐赠可用 来抵税,所得税可抵税部分最高达15%,借此鼓励民 众捐赠行善。1935年,美国政府提高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但同时允许公司用捐款抵税。目前,美国个人 所得税的可抵税比例维持在50%,企业的这一比例则 为10%。 巨额遗产税、捐款抵税制双管齐下,做慈善既规 避了遗产税,又得了名声,还抵消了部分个人所得税,谁不愿意呢?

  为了规避遗产税制对家族财产的分割,欧美社会 的富豪家族,通常都会将财产置入私人控制的福利基 金会,这样就可以规避遗产税的分割。这种基金会名 义上是公益性质,但每年最低只需要捐出总额5% 的 资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就能保证基金会名下的巨额 财富始终受这个家族的后人控制。 如今,在欧美国家有这样一句话,慈善事业对于 富人而言,“就如同人们呼吸一样正常”。

  在中国,遗产税尚未征收,可供大众选择的慈善 渠道也并不完善,虽然基金会的模式正在逐步发展, 但传统的红十字会和希望工程仍旧占据了60% 以上的 慈善捐助方式。 新出台的《慈善法》有望改变这一切。《慈善法》 规定,慈善组织及其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 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捐赠人想慈善组织捐赠实物、有 价证券股权或者知识产权的,依法免征权利转让的相 关行政事业性费用。

  由此可见,新法不仅扩大规定了享受慈善税收优 惠的主体,还对股权、有价证券等财产形式的转让制 定了优惠政策。这意味着,通过慈善基金会等方式来 保护和传承财富,不仅可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同时 还可以确保股权、资产等财富的完整性。虽然关于这 一点,《慈善法》只模糊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 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但不可否认 今后“富人慈善”不再只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更 是个人价值的保护。 精神财富更需要传承 邵逸夫曾说过,“慈善家是企业家最高的境界”。

  如今中国越来越多的富豪阶层意识到,家族财富 传承不仅仅是物质的传承,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如果说“财富”是一种看得见的显性传承,而从心里长期累积起来的美德、文化、文明等看不见的传承,则是一种“隐性”传承,而这往往是被人们忽略的一 种珍贵的东西。作为财富传承者,需要面临的最大的 命题是“我到底是谁?”“财富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 什么?”

  从这个角度上说,慈善,可以被看作是鼓励子女 与外界接触的重要渠道。家庭成员可以通过慈善领悟 财富的真正意义,并对父辈、祖辈所从事的慈善事业 感到无比骄傲,进而形成对家族的进一步认同。许多 后辈由此延续了前人的慈善事业,甚至将其拓展到了 更广阔的领域中。

  家族慈善,能够解决如何有意义地花钱这一问题, 而且还承担着一个家族关于传统及价值观的传承重 任。显然,这才是打造成功家族的核心,继而增强整 个家族的凝聚力。中国企业家正处于一个资产配置和 传承的关健时期,采用规范的方法参与慈善,并使其 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家族财富、社会发展都非 常有益。

  所谓精神的传承,还包括企业价值观的传承与放 大。

  从众多案例中都可以看到,家族财富中适当比例 的慈善安排,对家族企业的价值观、信誉度大有裨益, 如洛克菲勒家族以其捐助为敲门策略的发展模式,李嘉诚的捐赠在先、商业跟进的模式,陈光标的叫卖式 捐赠模式等,既有对社会的善举,又有社会对该企业 的认可度增加所带来的收益,这其中包括政府和市场 的双向认可。当然,我们可以认为所有企业家的慈善 行为都是没有特殊目的的,但其结果往往会对商业行 为产生有益的效应。 从这个角度,我们还应该思考慈善与财富之间“舍”与“得”的关系。

  清华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名这样说:“关于慈善 到底是舍还是得,我认为不光是经济层面的问题,还是哲学层面的问题。现代社会不光要从宗教的、人文的层面认识慈善业,还要从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投资 的概念来解读。可以说,做慈善能够带来社会层面的 回报。”

  王名说:“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有的金融活动和 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是联系在一起的,解决了社会问 题,相应会带来某些回报率的增加以及利润率的增加,这种回报叫社会价值回报,或者叫战略投资。也就是 说,某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带来的社会价值回报往往 大于它的投入。这种关系是确实存在的。所以,财富的舍和得不完全是某一笔钱的问题,而是应该放在更 大的战略视角上去分析。”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则用汽车玻璃 大王曹德旺的例子,来说明慈善与财富的关系。

  王振耀说:“美国五个州都有曹德旺先生办的厂。 美国俄亥俄州的议会,把当地曹德旺的企业门口的道 路命名为‘福耀大道’。为什么美国社会接受曹德旺? 一方面是他的企业管理得好,技术含量很高;另一方面,美国社会都知道,曹德旺是一个捐赠过数亿美元 的慈善家。大家对他都很放心。美国的公会和汽车玻 璃公司闹得不可开解,居然邀请曹德旺替美国的公会 去谈判。大家一看慈善家来了,对他的接受度很高,接下来的谈判就很好进行了。所以,曹德旺先生在全 世界办厂,现在都没有什么纠纷,生意自然越做越大。

  所以,不要认为做慈善就穷了,曹德旺的例子告诉我 们,做慈善往往会令企业家更有智慧,也会更富有。”

  家族慈善事业的模式 当代的家族慈善事业主要通过四种模式来进行, 分别是成立基金会、直接捐赠、公益信托基金和公益 性投资。

  成立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机构,用组织形式来 运作慈善项目是慈善家们最常见的选择。这种模式的 历史堪称源远流长:1907 年成立的塞奇基金会,是最早资产超过1000 万美元的独立基金会;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于1911 年投资1.5 亿美元资产设立卡耐基 基金会;洛克菲勒家族更是三代成立三家基金会。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批创始人过世之后,他们的基金 会仍由自己的子女或配偶经营多年并活跃至今。现代 的慈善家们同样热衷于靠成立基金会来行善。

  有些仍在商界打拼的慈善家则更倾向于直接进行 公益捐赠,无论是以现金还是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完成。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股神”沃伦·巴菲特都 通过捐献大量有价证券来投身慈善,可称此中典型。

  公益信托是家族慈善的又一典型形式。很多富人 不愿将巨额资产留给子女使他们坐吃山空,便成立信托基金,将其受益对象设为公益慈善组织,从而资助 公益慈善事业。

  进入21 世纪,充满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们开始寻 找更有效率的行善方式。他们尝试为创业过程中的社 会企业注资,通过支持这些企业来为公益事业作贡献。

  eBay 创始人杰夫·斯科尔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斯科 尔基金会每年将约10 亿美元的款项投入到有潜力的社会企业身上,促成公益领域的项目和模式创新。这样 的模式更具有可持续性,是未来家族慈善的重要增长点。

  在上述四种模式里,家族基金会无疑是长期以来 最为主流的方式,也是如今在中国发展较快的方式。 家族基金会的优点很明显:腐败率低,符合逻辑,也符合人性。在本文中,对这种方式稍作多一些介绍。

  过去,中国富人做慈善只有开捐赠支票的份儿, 现在则有权自己开办慈善机构——非公募基金会了。 全国非公募基金会数量已逾两千家,除少数属于大学 和国有企业开办的以外,主体是私营企业和私人基金会。

  未来的10 到20 年,可能都将是设立非公募基金 会发展的高潮期。这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基金会的发展 规律相似——在美国,近10 万家基金会中,只有1% 的社区基金会属于公共慈善机构,类似于中国的公募 基金会,企业基金会也只占3%,其余90% 以上均为 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其中大部分为家族基 金会。这些家族基金会的社会影响力已经独立于政治 体系和经济体系之外,超越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 超越了种族的隔阂,成为为全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重 要力量。 在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

  中国有句老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洛克菲勒 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这 个传奇家族历经百年,传承给后代的不仅仅是如何管 理财富,更多的是慈善精神。而且,这种精神不但影 响着洛克菲勒的后人,还深深影响了世界各地的人们。

  约翰·D·洛克菲勒曾被人称为“来自地狱的资 本家”。他的前半生疯狂地积累财富,垄断了美国的石 油产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十亿美元财富量级的富豪; 却用后半生投身慈善,一生捐赠超过5 亿美元,分别 捐给学校、医院、研究所,以及建立起庞大的慈善机构,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和中国最负盛名的医疗机构——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 美国。

  约翰·D·洛克菲勒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他 的儿子小约翰·D·洛克菲勒主导成立了国际教育学会。

  到了家族第三代,戴维·洛克菲勒兄弟5 人联手成立 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向多个领域提供资助。到今天,洛克菲勒家族已经传承到了第六代,其家族慈善 事业从未中断,而家族财富也始终保持在较大规模。

  洛克菲勒所从事的慈善活动是非常细致的,而且具有战略考量,他不但希望解决社会问题,更希望通过长期努力触动或解决引发社会问题的病根。他的言行也影响了他唯一的儿子小洛克菲勒的一生。小洛克菲勒发现,自己要想在石油生意和慈善事业这两个祖传家业之间找到心理平衡非常困难,于是他的大半生时间都花在了把家族财富送出去,而不是积聚更多财富上面。

  在洛克菲勒家族一代代做慈善的过程中,正是通过建立基金会这一长期慈善渠道,进行遍及全球各地的慈善事业。而洛克菲勒家族基金会,也是现代慈善正式步入专业管理之路最重要的标志。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

相关阅读

经济数据掩盖了结构性矛盾

我们今天对中国经济的认识,必须要从总量的数据转到结构性的矛盾。所谓的CPI并不能反映中国真正的通胀情况。我们谈通胀不能只谈那几个行业,不能只谈传统制造业,不能只谈工业产品,不谈老百姓的生活。

在迪拜做投资需要注意什么

做金融生意的,首先讲究的就是要扎堆。机构越密集,人所越旺越好,越容易沟通信息和促成交易。在这一点上,迪拜算是做得非常成功的。迪拜很清楚,金融生意说到底是人的生意,你能想办法把这些做金融的人留吸引住,生意是不会不来的。

工行买下伦敦神秘金库为哪般?

作为世界资产最大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麾下的工行标准银行昨天宣布将收购巴克莱银行的金库,成为第一家在伦敦拥有自己金库的中资银行。在伦敦业界看来,这再度提升了中资银行在伦敦金融城的地位。而伦敦老牌的几家金融大鳄,都在相继退出大宗商品交易市常

乐视下一步就是要上天

2016年的春天融资最火的莫过于乐视体育,那都是投资人挤破脑袋都拿不到份额。现在,乐视的老板贾跃亭已经靠体育、电影等多个PPT搞到上百亿的资金。下一个PPT会是什么业务呢?掌柜的猜是造火箭。真不是开玩笑,贾老板趟过令计划那条河之后,下一步就是要上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