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祥:将中晋骗局归结于投资者贪婪显失公平
投资类公司今年继续“雷声阵阵”。
继年初的金鹿财行、当天财富爆发兑付危机之后,又一家百亿规模级别的公司——中晋资产已于日前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根据公安机关的公开信息披露,现已掌握其直接犯罪证据,中晋上海所有的营业部都遭查封,20余名核心骨干成员已被控制。
应当说,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金融从业者,从一年多前听到其动辄20%~ 40%的收益率、投资仅5万元起还保本保息、甚至随时申赎的离谱广告开始,就一直在等这个消息。但与每次伴随这类风险一起出现的“傻子太多,骗子不够用”的声音不一样,笔者认为,如果仅归结于客户自身贪婪或傻,显失公平。
要求从未接触过银行以外的任何金融机构、知识构成中缺失经济学板块的客户,能够一眼看出其不合理之处,未免过于苛刻。投资者犯的错就和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电器短路时一筹莫展一样正常。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事件中的涉事公司似乎非常善于躲避一行三会多年来的监管,也喜好打地方政府金融部门的擦边球,用保理、租赁、小贷等相对容易获得的类金融牌照,用极少部分的“真”来掩盖绝大部分的“假”,从而包装出眼花缭乱的衍生品,直至最后一发而不可收,加速庞氏骗局的终途。
有一个值得称道的变化,即这次中晋系是在出现兑付问题之前就已被公安机关控制,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的公安机关在打击这类犯罪方面已经有了经验,风险防范开始前置。
我们也发现,从中央到地方,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的政策正在密集出台。在上海市政府4月5日发布《本市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实施意见》后,即日起投资类公司全部暂停办理,已注册完成的该类型公司部分地区需要面谈。据悉深圳等地也正在跟进。上述《意见》中明确“谁引进、谁负责”的招商原则,可谓捏到了源头防控的七寸,动了真格。
应当说,以当前民众的理财知识储备与理财特点喜好,动真格的监管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客户都能接二连三地上当,其他二、三、四线城市的客户处境更是可想而知。特别是很多中老年客户受骗后,晚年幸福毁于一旦,给社会平添不安定因素。
基于中晋系肯定不是此类问题投资公司中的最后一个,笔者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堵漏。建立健全一行三会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信息共享与协调机制。统一这类公司的准入门槛与设立条件、指标、罚则等指标。日常加强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跟踪产品兑付,并建立黑白名单,定期警示或公示。
二是规范。这里主要是指对于“基金”二字的规范,是否可以和“信托”一样,不允许不受监管的任何公司在产品中使用“基金”二字,有使用的必有备案,有备案即有监管。
三是投资者教育的普及。事后指责维权的中老年客户,不如事先有人站出来做投资者教育。投资者教育有如足球少年队、青年队所做的基础工作,社会理财认知能力大面积提升,上当才不会那么容易。不要低估中老年群体的学习能力,他们正因为接触不到正规的金融知识,才会被伪金融机构骗子所利用。在一个无序、骗局多发的市场,其实特别适合认真的人与公司,去做投资者教育这种认真的事情。非但积德积善,也极易赢得客户信任,从而最终赢得市场份额。
(作者为公募基金从业人士)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杜琰 SF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