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融券:杠杆的魔力

2015年02月13日 14:37  《金融博览财富》  收藏本文     

  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股市逆袭上涨,牛冠全球。其中,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股市暴涨的推手之一。众多投资者在资金账户的不断膨胀中,感受到了融资杠杆的“魅力”。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5 年1 月16 日,证监会[微博]因券商“两融”业务违规开出的一纸罚单,成为了“1·19 股灾”的导火索。

  1月19日当天,A股爆发恐慌性“踩踏”事件。截至当天收盘,沪指大跌7.7%,A 股市值一日蒸发3万亿元。两市跌停个股近150只,近2000只个股下跌,金融板块更是罕见地集体跌停。一时间,市场哀鸿遍野。数据显示,1月19日当天,单日融资净流出185.08亿元,创两融业务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流出,两融市场规模降至10985.31 亿元,环比缩小1.78%,刷新了“两融”余额的单日降幅纪录。

  经此一役,原本“欢欣鼓舞”的融资投资者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杠杆的“破坏力”。以之前涨幅较大的中信证券为例,如若投资者采用了两倍的融资杠杆,那么,接连两天的跌停实际就意味着四个跌停,损失是显而易见的。所幸的是,市场的恐慌情绪并没有就此蔓延开去。

  此后的一周,融资融券余额并没有大幅降低。截至1月23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1129 亿元,相较前一周只环比减少了0.5%。市场在经历了短暂的恐慌之后,资金并没有转移到场外,但场内的腾挪还是可以看到的,并进而引领市场风格发生了转向。前期大涨的金融板块出现了调整,而诸如传媒、国防军工、家用电器等中小盘品种“异军突起”。

  正如方正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高子剑的比喻:“汽车发明后,交通事故的死亡率大幅上升,甚至直逼癌症患者与自杀的死亡率,但这并不能质疑汽车或者高速公路,因为它虽会造成伤亡,但更多的是给人们带来出行的方便。”

  诸如融资融券等的杠杆类投资工具也是一样。在杠杆两端,既有风险也有诱惑。但从全球各种市场评估来看,这一在国外成熟资本市场已有400 多年历史的交易工具,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始终是利大于弊的。

  融资融券业务,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已有四年多的时间,前期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近半年多来,才被市场的“疯狂”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但这也恰好向所有人昭示了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新常态:杠杆下的股市。市场变了,投资者就必须要学会适应这个新市场,学会用新思维及时探索新规律。那么,就不妨以当前最火爆的融资融券为切入点,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一杠杆工具的魔力。

 

 

文章关键词: 融资融券杠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上海美领馆深夜遭轿车冲撞 哨兵受伤(图)
  • 体育中国记者获摄影大奖:捕捉梅西世界杯梦碎
  • 娱乐房祖名获释 躲媒体飞车闯红灯场面惊险
  • 财经央企疑设北京落户年龄限制 毕业生遭解约
  • 科技特斯拉中国乱象:销售不佳怪谁?
  • 博客专访梁文道:我在香港被骂作“港奸”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超龄毕业生无法落户北京”成罗生门
  • 洪榕:A股春季攻势已不可避免
  • 易宪容:人民币随时大贬值观点不靠谱
  • 郎咸平:拿什么拯救持续走低的经济
  • 邱林:某些国为何拿高铁来戏弄中国?
  • 余丰慧:奥巴马“四万亿”看点多多
  • 叶檀:帮地产去库存不如直接去行政
  • 水皮:货币政策勿作茧自缚
  • 沈建光:人民币急需摆脱强势美元之困
  • 慕容散:马云证监会演讲是求监管
  • 易宪容:央行降准能否惠及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