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何以处境尴尬:货币属性正在逐渐消逝

2014年10月22日 03:00  人民日报  收藏本文     

  近一段时期,比特币的发展似乎进入了“模糊期”:一方面,各国监管者仍保持对比特币的警惕和冷淡。英格兰银行近期发布的报告称,当数字货币被市场全面接受的那一天,比特币将严重威胁英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另一方面,比特币似乎在许多国家正依托不同的渠道缓慢发展。据报道,墨尔本的一家公司发行了澳洲首个比特币借记卡,美国旧金山比特币基地公司则准备在欧洲发展比特币钱包。

  有观点认为,各国监管者对比特币的“冷处理”,是因其看到了比特币对自身地位的威胁。但实际上,比特币虽具有某种新型货币的萌芽特征,但距离成为真正的非央行[微博]信用货币仍遥不可及。从根本上看,各国当局最担心的是,对比特币的盲目崇拜有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积累与泡沫破灭,进而对金融稳定产生严重负面冲击。

  尽管遭遇各国政府的“冷处理”,比特币仍有不断发展的适用空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过世界上最大比特币交易商“门头沟”(Mt.Gox)倒闭的冲击及各国监管政策收紧之后,剩下的比特币“游戏者”多为其忠实粉丝,支撑他们的不是货币理性,而是难以消逝的“求富”心理。当前大多数人持有比特币的最终目的,还是将其兑换成各国的法定货币,而非购买商品或进行消费。二是令某些货币理性主义者觉得尴尬的是,比特币的“去央行”特点在现实世界中是把“双刃剑”,由于缺乏监管和约束,比特币更多与各国诸如赌博、贩毒、色情等灰色经济联系在了一起。

  按照传统的定义,货币的功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贮藏和支付手段。对比来看,当前比特币除在价值贮藏方面体现了功能,其他三个层面却难当其责。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解释,货币被定义为通常可以被接受和使用的作为交换媒介的任何物品。而随着比特币造富神话的流行和价格的大起大落,其作为交换媒介的适用性已被极度弱化。

  互联网信息技术无疑将对货币体系产生惊人的影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支撑现代法定货币存续的主权国家、政府架构等仍然稳固。从根本上看,现有法定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是以国家或政府信用作为最后保证,通过信用扩张渠道发行和流通的。比特币也属信用货币,但在缺乏国家信用保障的情况下,只能依靠人们的信心,因而具有“情绪化”的特点,价值很不稳定。另外,比特币由于缺乏信用扩张渠道来“润滑”经济,虽然看起来似乎有助于解决现代国家货币泛滥的问题,但实际上难以承载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

  比特币发展至今,其货币属性正在逐渐消逝,而越来越像是五花八门的金融创新“超市”中的某种“价格不稳定”的产品,而过于吸引眼球的炒作,已于无形中毁坏了比特币的未来。只有进一步回归理性,强化自身的货币属性,比特币才不至于成为新技术条件下货币变革的“先烈”。

文章关键词: 比特币货币属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独家制图:法治力量-拯救小明的悲催生活
  • 体育欧冠拜仁7-1屠杀罗马 切尔西6-0 巴萨3-1
  • 娱乐曝叶璇宠物狗撕咬李依晓致缝二十多针
  • 财经山西反腐转战城中村:干部伙同开发商敛财
  • 科技苍井空做内衣电商:半数买家为男性
  • 博客李依晓:被狗撕咬缝20多针始末(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小学性教育手册尺度大(图) 国考最热职位
  • 洪榕:因融资融券而好A股未来
  • 余丰慧:不必对GDP增速回落大惊小怪
  • 管清友:经济最坏的时刻暂已过去
  • 杨红旭:货币面不支持房价强势上涨
  • 余丰慧:以新常态思维看外资隐性退潮
  • 张庭宾:全球央行为何“性无能”
  • 洪榕:披露一个A股市场的捡钱策略
  • 高善文:短端利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 金岩石:创业板企业为何能卖高价
  • 林伯强:油价暴跌对中国利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