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成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透明 7成消费者遭误导

2014年01月17日 04:31  南方都市报 

  纷纷扰扰的2013年银行理财终于偃旗息鼓。来自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大幅增加,共有181家银行发行44817款银行理财产品,较2012年同比增长近四成。

  在银根紧缩的2013年还有这么高的涨幅,这要拜投资者的“购买力”所赐。不过,量率齐升,并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据了解,银率网日前发布的一项针对银行零售业务的调查显示,在购买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受访者中,72%的受访者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理财产品销售误导,最容易被误导的人群为31-35岁。按银行类型划分,国有商业银行误导现象占比32.1%,居首位;股份制银行占比20 .6%;城市商业银行占比19.1%;外资银行占比17%,除外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占比与去年基本持平外,其他类银行理财产品销售误导发生情况均有所上升。

  保险产品几乎成为重灾区。据悉,将银行代销的产品当银行自家产品销售仍然是发生最频繁的误导情况,保险产品当银行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当储蓄销售的现象最为普遍,占比约三成,紧随其后的是将基金产品误导为银行理财产品。

  无独有偶,银行理财的收益不透明,也来搅局。在很多市民眼里,预期收益率基本等同于实际收益率,而这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来自同花顺数据显示,2013年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大于或等于预期收益率的数量为24500款,占比53%;实际收益率小于预期收益率有19款,占比0 .04%。

  这个巨大的“空当”意味着,约47%的理财产品缺少收益资料,难以确定实际收益率是否达到预期。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理财产品信息披露不清晰已成为隐患。根据银行业协会最近的调查问卷,超半数的银行家认为下一步应就银行理财业务信息披露加强监管。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3月,银监会下发《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8号文件”,意在防范和控制非标债权资产业务的风险,引导理财市场规范发展。作为组合拳,日前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从2014年起披露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预计有13家银行首先被纳入这一体系。在业界看来,信息披露是理财产品监管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部分。重拳出击,有望给未来市场吃下定心丸。

  采写:南都记者 卢亮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包子店将在习近平就餐处原地划线留念
  • 体育总局:暂不弃王濛冬奥 否认伤情重于刘翔
  • 娱乐春晚节目曝光 黄渤唱歌张国立说快板
  • 财经去哪儿网被曝售卖加价机票 代理商变黄牛
  • 科技最后一课:日本如何输掉新互联网时代
  • 博客苗炜:我为何对北京后海和南锣反感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河北农大招聘保安最低需为硕士学历
  • 谢作诗:除夕高速公路应当免费吗
  • 朱大鸣:跑路潮会刺破房产泡沫吗
  • 叶檀:小心国企越改越有权
  • 安生:闲聊公务员的待遇及其它
  • 刘杉:货币供应偏紧是假象
  • 陈序:2014是赴美购房最佳年度?
  • 唐钧:养老金隐性债务再度来袭
  • 陈季冰:当美元流动性退潮
  • 周彦武:金融危机就在5月
  • 陶冬:中国是不是正在遭遇钱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