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凡:养老金产品有望实现标准化

2013年06月06日 09:42  《钱经》杂志 

  专访易方达基金[微博]首席市场执行官高松凡

  文/本刊记者 杨森

  《钱经》:应该如何辩证地看待新出台的两个企业年金管理文件?

  高松凡:其带来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扩大,一是丰富了投资品种和避险手段,能够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分散投资风险、减小波动,从而提高资产配置效能;二是可以减少对二级市场及短期产品的过度依赖,引导养老基金向中长期投资理念转变,有利于形成养老金的投资文化和价值观;三是体现监管思路的微调,坚守风险底线的同时,留给市场机构更多操作空间,监管与市场自律之间关系更趋于平衡、合理。

  但是,投资范围的扩大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投资的风险类别大大扩展了,有些投资品种的风险区间也很大,因此对于风险的识别、管理甚至估值核算等方面要求会更高,特别是在流动性管理、信用风险管理、项目管理乃至宏观经济形势及信用环境的判断等方面,对投资管理人、受托人和企业的要求都提高了。

  “24号文”明确投资管理人发行养老金产品,通过发行可以实现规模效应,降低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投资效益也将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产品化意味着标准化,与企业的沟通成本、销售成本得以降低,从而使得服务效率提高。

  《钱经》:同样是热点话题,对于一直存在观点分歧的养老金入市,您的看法又如何?

  高松凡:首先,个人账户制、基金积累模式是现代养老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养老基金从缴费到领取有数十年积累时间,贬值压力巨大,如果支付时比缴费时购买力下降、保障水平下降,就只能加大缴费成本,积累模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会大打折扣。因此,保障民生、提高国民养老保险水平才是养老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通过金融市场保值增值是养老基金管理的必然手段和自身的需要。规模庞大、长期稳定的养老基金具备促进资本市场乃至经济发展的效应,但这只是连带效应。特别是,养老金性质特殊,来源、用途、累积规模、投资运作时间等方面特色鲜明,风险-收益特征独特,决定了养老基金的投资势必受到诸多约束,投资管理模式和手段与其他资产差异明显,必须十分谨慎、稳健。所谓“入市”,不仅仅是股市,也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可以通过多种金融手段进入基础设施、重大民生项目以及国家鼓励或倾斜的关键行业及重大项目。

  《钱经》:另一热点话题是延迟退休,其或许会解决部分养老资金压力,但也会带来弊端,您如何看待?

  高松凡:从趋势看,延迟退休是不可避免地理性选择。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人口老龄化;未来经济增速及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目前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结构不合理,运行效率较低,养老基金积累严重不足;个人和家庭财富积累不足。另外,延迟退休也是许多老龄化国家的现实选择。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欧美国家,削减养老金、提高领取标准、提高退休年龄成为多国应对养老危机的主要政策选项。

  延迟退休造成的弊端也很多,一是延长了劳动者工作时间,加大个人的缴费压力,相应缩短了退休时间和养老金的领取时间,对劳动者不同的人生阶段和生活质量带来一定的冲击,幸福指数下降,特别是对技术含量低、体力消耗大、工作条件不佳的工作岗位影响更大,延迟退休是否会触发或加大一些社会不公也值得警惕;二是就业年龄结构调整、就业岗位的挤占,将会加大就业难度,加大企业的成本和其他多种压力,职场活力降低;三是相关社会服务职能也要做相应调整,会加大社会管理成本。综合分析,延迟退休只是解决养老危机的措施之一,不是最重要更不是唯一的措施。这项政策选择要慎重,要循序渐进,要科学合理规划,精确测算,要倾听各方的呼声。

  高松凡

  人社部首届企业年金评审专家,国内知名年金专家,具有超过18年的养老金从业经验,对国内外养老金制度、体系有深刻的理解和研究。

  他曾先后任招商银行总行养老金中心副主任,浦东发展银行总行养老金部总经理,长江养老保险公司首席市场总监。现任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市场执行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加纳拘捕124名涉嫌非法采金中国公民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韩国小姐冠军旧照曝光被疑整容(图)
  • 财经中方拟三措施反制欧盟 空客订单或是王牌
  • 科技史玉柱营销心得:坚决不降价促销
  • 博客蒋方舟:农村人到城里谋生的原始动力
  • 读书继任公安局长不择手段争上位:前门
  • 教育北大卖猪肉校友:高考拼爹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
  • 叶檀:中美都靠房地产
  • 倪金节:中欧光伏案尚未走入死胡同
  • 郑风田:比中储粮大火还可怕的是什么
  • 姚树洁:为何中国大学还不如不上
  • 朱大鸣:抢房再现暗示楼市度过寒冬期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
  • 陶冬:联储退出 中国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