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忆我那些理财的老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6日 07:15  新浪财经

  改革开放前,我也曾理过财。那时对于我这个成天生活在大集体生产体制机制下的农村社员来讲,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里,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劳动,一天下来也就是仅挣回十分工分,日收入仅一角多钱。一年苦到头七折八扣好的情况下也就是几十元的收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倒挂”。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也很注意理财。

  当时,我年轻力壮,二十出头,未婚,是生产队的壮劳力,但一年的收入非常有限。按说我的收入应该“归公”,交付给父母统一掌管分配使用才合乎常理。可父母却说他们老了,但生活尚可自理,可无力张罗我的婚事。说他们已将大哥、二哥的婚事办妥,也已分家另按炉灶了,就剩下我这个“老疙瘩”,他们实在苦不动了,要我自行理财,解决自己的婚事。我听后,当即表示,自己的婚事的确需要一笔钱的,但因此可不能设“小金库”,理应把劳动所得交给父母,既是情理也是责任。“怎么这么自私呢?”父母听后不予接受。我想也好,我将自己的所得由自己暂时保管起来,既然父母不愿理财我就理起来,也不能因为娶媳妇而委屈了父母的生活。主意拿定后,我就学着理起财了。

  俗话说,不当婆婆不知油米贵。几年下来,尽管我省吃俭用,不花的一定不花。平时穿的一身衣服总是洗了又洗,缝补了又缝补。即使这样,三年过去了,我仅存了二百多元。板着指头一算,距离找对象所需钱物还差一大截。可我的年纪越来越大,农村里对上门女婿最忌讳的事之一是嫌年纪大。说年纪大还未找上媳妇,想必有什么缺陷。对此,父母也不止一次提醒过。可我一直感动钱还未凑够,不能勉强从事。我知道娶媳妇花钱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当看着自己干瘪的腰袋不由为难起来。感到照这样下去,猴年马月才能取上媳妇,不由陷入深深矛盾中。

  有一次,我听说到外地下煤矿背煤能挣钱,于是出去背了两年煤。这种苦差事危险差事而在我的眼里为了多挣钱都显得无所谓。背煤的确比生产队多挣钱,可待生产队“提留”后,所剩微乎其微。不过还好又使自己的腰袋里进了一百多元。适才,我才有底气接受他人的撮合,最终才和邻村一位姑娘成婚。值此,我才感到理财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通过理财,我也真切地感到如何去努力拼搏,如何珍惜财物,如何珍惜生活,并时时告诫自己不要奢侈,不要铺张浪费。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生活好起来了,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但我发现我的子女大手大脚的,而且钱财往往没有花在工作与学习上。于是我也将理财的权限下放给他们,让他们自食其力。没想到理财权限下放后,子女们在理财上比我当初还吝啬,一个子恨不得当两个子用。当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问他们存钱有何用场时,他们回答说一是创业,二是买房子。听了他们的回答后,我感到他们回答得好。适才感到,我们两代人同样都是为了理财,可理财的理念与用途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当初,我理财是为了吃饭穿衣而奔忙,为了娶媳妇而奔忙,如今子女们理财则是创业与住新房,真是时代不同了。看着时下人们生活大变样,日子越过越红火,人们的理财方面也已发生多元化,除了正常的收入,还可买股票、基金、国库券、保险等等。我真羡慕呀!真心祝愿他们赶上了好政策,也就更加希望于我们的子孙后代过得更幸福美满。

  请网友把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段写成文字,讲述您的一次理财经历,例如“我的20年邮票收藏故事”、“我的一次投基经历”等等。[详细] [理财故事欣赏]
  投稿邮箱:old_wolf@2008.sina.com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