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体验着赚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27日 16:16  《钱经》杂志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编译/杨婧

  一个朋友发来某个网站链接,要求我进行一系列注册,通过这个网站实现一个为期七天的免费乘邮轮出海的旅游机会。当然了,天上即使掉馅饼也要记着用盘子接,以免温度太高烫伤了自己。

  我问了他是否有所谓的生效条件,结果我得到了满满三大页的一份合同,指明我在得到这个机会前,必须要做的事项。简单来说,负责油轮活动推广的网站看上了我在旅游界拥有的小小影响,而这次活动的出资方则看中了这家网站在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于是,网站得到了推广费用而我得到了出海的机会。

  十年前,战略地平线顾问公司的创办人B. Joseph Pine II与James H. Gilmore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号称“体验式经济时代来临”——认为经济演进的过程随着消费型态的改变,区分经济价值演进的前三个阶段:货物、商品、服务已经过去,最终将迎来“体验”时代。

  所谓体验经济,是指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传统经济主要注重产品的功能强大、外型美观、价格优势,现在趋势则是从生活与情境出发,塑造感官体验及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改变消费行为,并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

  消费符号化的趋势

  当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日益变得陈腐,而科技产业的一日千里却在不断启发人们的需求与欲望,人们的消费型态也在改变。

  台湾社会学教授罗家德在他的书中指出,消费符号化趋势的出现——消费买的不仅是有用的东西,还成为消费者用来自己我定位的标签。“在过度富裕的社会里,当温饱舒适已不成问题,任何商品都‘符号化’了,人们要买的已不止是商品本身,而是附加在商品上的象征意义。”

  比如说,当咖啡豆被当成“货物”贩卖时,一磅可以卖三百元;如果包装成为“商品”,比如某某香浓咖啡,一杯就可以卖十块钱;当其加入了“服务”后,如大家所知的星巴克,一杯咖啡可以要几十块;但如能让咖啡成为一种香醇与美好的“体验”,一杯卖到几百元也是可能的。增加产品的“体验”含量,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然,这是《体验经济》这本书里,最直微的观点。

  从农业经济走向体验经济,各阶段在生产行为及消费行为上都呈现出不同的型态,比如:

  农业经济以原料生产为主,以自给自足为基本消费行为;工业经济以商品制造为主,强调功能性与效率;而服务经济在生产行为上强调分工、产品功能和以服务为导向。最近流行的体验经济则提倡以提升服务为首、以商品为道具,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创造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

  这样的诉求带动了体验式营销的兴起。比如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以邮轮出海为体验标的的营销行为。Bernd H.Schmitt在其《体验式营销》一书中指出,这是一种重新定义、设计营销的思考方式,营销者需站在消费者一方,体察其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和关联五个因素,放弃传统所谓“理性消费者”的假设,让其经历消费全部行为才能研究出消费者行,真正为企业经营提供关键性意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