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信用卡安全守则三大误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7日 07:57 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2月17日电(记者 赖雨晨)随着信用卡的普及,使用信用卡消费、取现,已经成为许多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由此引发的各种民商事纠纷也层出不穷。法院和银行提醒广大消费者及商家,注重用卡安全,并学会在发生纠纷时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您对使用信用卡有误解吗?

  签名、密码,哪一种更符合持卡人的利益?应不应该把个人详细信息提供给银行?信用卡是不是越多越好?一旦纠纷发生,持卡人要承担什么责任?持卡人的一些误解导致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误解一:信用卡越多越好

  银行间在信用卡业务上的竞争日益白热化,信用卡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多、申领信用卡的赠品也越来越多。许多消费者禁不住诱惑,申领了一张又一张,也给自己造成了不小的“理财负担”。

  广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市场营销总监陈淑仪说,手头的信用卡太多,持卡人很容易混淆各张卡消费了多少金额、还款期是什么时候,从而造成费用拖欠的现象。一旦欠费超过90天,持卡人就有可能面临被发卡行起诉的风险。

  ——误解二:密码比签名更安全

  以签名作为信用卡的消费凭证是国际银行业的主流,但很多国内持卡人认为,密码比签名更安全。陈淑仪说,使用签名、核对签名的责任在商家;使用密码、保管密码的责任则转嫁到了持卡人身上,也就意味着“损失自负”。因此,一旦发生信用卡被冒用的事件,使用签名的持卡人的权益往往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补偿。

  ——误解三:只向发卡行提供最简单的个人信息就够了

  张先生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证,别人捡到后拿到广发银行申请信用卡。而张先生碰巧也是广发卡的持卡人。陈淑仪说,就是因为张先生留下了详细的个人资料和联系方式,银行方面才很快确认了这是一宗冒领信用卡事件,张先生也因此免遭损失。

  如果银行可以随时与客户保持联系,就能够避免信用卡冒领、无恶意欠费等不愉快的事件,对客户的切身利益很重要。因此,持卡人最好能向银行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个人信息。

  在信用卡民事纠纷中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据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徐跃介绍,信用卡民商事纠纷主要有两大类别,一是银行起诉持卡人的欠费纠纷。这类纠纷数量多、标的额小,争议往往也不大,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另一类纠纷往往是持卡人起诉商家或银行,要求其赔偿自己丢失的信用卡被他人冒用的损失。徐跃说,在这类纠纷中,举证说明对方的过错责任,是持卡人获得商户赔偿的关键。

  广州市民薛某丢失了信用卡,被他人冒用消费4468元。薛某认为商户在接受信用卡消费时没有尽到审查义务,于是把商户告上了法庭。

  在这起案件中,因为薛某的信用卡已经丢失,所以无法核对卡片背后的签名是否与涉案签购单上的签名相同。但因为薛某在《信用卡领用合约》及其以前消费的签购单上的签名是其本人签名,因此足以作为比对样本。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