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小散的SOHO生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0日 16:22 中国经营报
成为职业“小散”5月有余的金晓(化名)在正式离职前多次自问:“为什么我选择辞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 现在,他给了自己一个其实很简单的答案:兴趣和乐趣。 就像经过了若干年的深思熟虑,已在财经媒体混迹4年的金晓突然在一个下午就办完了所有离职手续,回家炒股。悄然转身之际,他周边的很多年轻人也在计划“回家”。 这是一个资本沸腾的时代。每一颗骚动的心都在幻想一夜暴富。金晓选择在家工作的理由与此紧密相关。 “不知道时代会给我这样在家炒股的SOHO族什么样的标签?”金晓感慨中不无疑惑。 中学模拟大学入市 金晓觉得自己的故事要从中学说起。 早在高中学习阶段,金晓对股市巨大的赚钱效应就显示出了同龄人所没有的兴趣,他家楼下开了一个证券交易大厅。1997年,父亲拿着两万元入了市。 “还记得,当时父亲根据自己工号的后三位数选了一只股票,没过多久两万元就成功翻倍,这给我们家带来了很大的刺激。”金晓回忆得很甜蜜。 当时家里还没有电脑,了解股市的途径就是楼下的证券交易大厅和报纸、广播。证券交易大厅里那种菜市场般热闹的氛围,让金晓开始对财富有了朦胧的憧憬。 “那时候只要一看报纸上的股评,心里就莫名地有种兴奋感。而关于市场的各种新闻、尤其是经济类的信息和一些国家大事也成了我天天都要关心的事。”时年只有十六七岁的金晓那时候在同学眼里已经是一个另类,除了偶尔参加集体活动外,颇不合群的金晓嘴里总是能冒出一些同学听不懂的专业术语或技术指标。 这份癫狂被金晓的数学老师发现。“老师找我谈心,当明白我在研究股票时,他特别吃惊,我怎么对金钱有着那么狂热的追求欲念。”金晓大笑着说,那时候虽然不缺零花钱,但他总幻想将来长大了能够日进斗金。 金晓并没有耽于空想。那时候还没有模拟交易平台,他就见缝插针地跑到交易大厅抢电脑看K线,然后把一些自己看好的股票记在本子上,同时标注几月几日多少钱买进,并且试着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些股票评级。“等过段时间,我再看自己认为应该涨的股票涨了没有,涨了多少,为什么涨了,为什么没涨。” 金晓说,正是中学时期长期自行开展的模拟交易,他已经养成了一个作为一个优秀投资者的良好习惯。 进入大学后,中学时期积攒的模拟本领已经越来越高。“大多数时间我的判断都是正确的,如果搬到现实中,我一定是在挣钱的。”金晓显然不再满足纸上谈兵,他开始向父亲阐述自己参与证券市场的好处,比如,“您给我一万块本钱,下学期的学费我自己挣出来”等等。 当时市场已经开始步入熊市,金晓的父亲逐渐开始感觉力不从心,前些年挣到的账面财产一批批地还给了市场。这时候,金晓再次对父亲表达了接过账户并利用课余空闲时间盯盘操作的想法。 父亲最后同意了金晓的请求。金晓拥有了账户和密码,他积累的模拟经验让他处理父亲满仓被套的账户时看起来像一个股市老手。 “我接手账户第一件事就是全部割肉清仓,把股票换成现金。当时,他们都说我疯了,在他们看来快速跌到1800点时不但不该卖出股票更应该砸锅卖铁补仓。”金晓回忆,最终股市跌到998点应验了他的正确,正是他不惜亏损的平仓行为保存了有限的资金,避免了股票跌去80%的惨剧。 “我的大学生活因为股市而精彩。”金晓直言,5年熊市,前后操作股票不下百只。其中,他在6.9元选出上海汽车、5.8元选出洪都航空、8元买过王府井、9元买过赣南果业、4.9元满仓过太钢不锈,这些都成为了日后的大牛股。谈到这些的时候,金晓很自豪,他戏言在自己建仓两年之后,基金经理们才开始建仓。“眼光超前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因为那两年里我只赚了点儿差价,没耐心等到后面的大行情。”金晓检讨“持股耐心还不够”。 金晓说,5年的熊市岁月最值得回味。 让自己活得更好 刚27岁的金晓俨然是技术派。大学本科的学历也足以支撑他在社会上谋到一份体面的职业。因为兴趣,他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财经记者。 然而金晓还是在2007年选择了辞职,成为一名在家职业炒股的小散户,偶尔也写一些稿子赚点儿稿费,让自己的思考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真的不需要工作吗?不,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但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好吗?”金晓辞职前的心理斗争非常激烈,他最终说服自己,成为SOHO族仅是一种状态,只要不是啃老族,他完全可以通过专职炒股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其实炒股并不需要辞职,我原来的工作总的来说也比较自由。但每日地铁上拥挤不堪的状况让我觉得不太舒服。”生活在上海这座居之大不易的特大号城市,金晓说自己是一个绝对的理性投资者,凭借经验和对资金的管理能力,他可以在市场中稳健赚钱,辞职回家当然可行。“退一步讲,5年熊市都经历了,为什么不可以在超级牛市中发家致富?”2005年下半年市场转牛后,面对这个蕴育着较多重估机会的市场,他觉得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当时想法很简单:属于自己的机会到来的时候,应当尽量把握。” 金晓对辞职前后的收入对比也非常细化:“来自股市的收入远远超过工资,而股市具有周期性,现在行情操作性较强,通过研究基本面和运行技术挖掘一些机会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如果一两年后市场再次转弱,我就考虑暂时降低在股市的投资。因此,在今年6月我很坚定地选择了辞职。说实话,我甚至觉得自己去年年初就该这样,但现在还不算晚。” 赋闲在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方式。在做股票的同时,金晓也写一些稿子。每日早上、中午、晚上都会出去散步或健身,时间也比较充裕。而且,这种赋闲的状态让金晓的心态日趋平稳,而做股票恰好需要好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心态,相对清静的生活状态可以让投资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金晓说之前在报社工作的日子迫于交稿压力,他的生活完全没有规律。“那时候熬夜是常事,工作压力很大,焦虑情绪是常态。” 而“现在的生活状态更为理想。开始有更多的时间赋闲在家,时间安排具有更多灵活性,精神压力得到舒缓,视野也更开阔”。 SOHO人生终有尽头 “我不是特别愤世嫉俗,只是喜欢自由而已。”赋闲之后的金晓成为父亲的“眼中钉”,母亲也很发愁他为什么不出去好好工作。 一些朋友和邻居也常追问金晓SOHO生活是否真的舒适和自由。“怎么说呢,刚开始确实没在意,但问的人多起来后,压力大了很多。”尽管金晓辞职之前SOHO生活方式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但亲邻好友的频繁“关心”还是让他有点儿喘不过气来。 SOHO算是工作方式还是生活方式? SOHO后没有保障怎么办?是不是长久之计……一大堆问题接踵而来。 毕竟,在获得自由后,失去一份传统意义的“稳定”收入后,自费缴纳各种保险,而保障程度与单位缴纳完全是两个级别。 金晓慢慢开始思考SOHO是否适合自己。 通过访问职场专家,金晓发觉自己追求的所谓自由也就是普遍意义上的职业自由。“实现职业自由的前提是一定要有赋闲在家的经济实力,或者拥有当老板的能力,坐在家里赚钱。” 对金晓而言,SOHO显然是一种工作方式,父母亲却认为他就是在这样生活,“他们担心我这样下去怎样娶妻生子,甚至一天三问,”金晓觉得越来越不堪其“问”。 从工作单位逃逸到家中的金晓发现,他并没有找到完全意义上的职业自由。他一度计划搬出去自己住,但面对100多平方米的空宅实在不忍心留下老人而去。 “SOHO方式并不适合每一个人,但对于充满理性和责任感的年轻人,不失为一种磨炼。”金晓表示,“SOHO的风险的确很大,但所有选择在家上班的人的共性就是特别理性,也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放弃未来。”金晓慨叹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类似他这样的SOHO一族,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四处发芽。但金晓觉得,这一模式显然不适合没有社会实践和从业经验的新人类去尝试。 对于未来,金晓正在计划。“如果股市机会确实开始减少,我将考虑重新工作。”他计划在2008年逐步降低股市投资,重点考虑发展实业,如选择投资商铺或是选择几个回报率不错的保险项目为自己和家人提供良好保障。 为了帮助其他SOHO一族,金晓还写出一段SOHO生存法则,供后来者参考。 1.善于自觉工作;2.能够独立胜任;3.做事有条不紊;4.能够控制局面;5.善于解决问题;6.拥有管理能力;7.专业能力出众;8.人脉资源丰盛;9.没有后顾之忧;10.作战武器精良。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