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我家的理财金三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02:4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三条边彼此联系,相互支撑,形状固定而不发生移位和偏离,准确干练而且富有冲击力。今天的主角冯先生,就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他和太太以及基金经理共同构筑的财富金三角,讲述了他的小家庭和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的故事。

  友人推荐,初尝投资

  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后的冯先生,先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任职;28岁那年,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三十岁时就积累起了上百万的身家。冯太太和冯先生一路走来,创业的路上虽然辛苦却也颇感温馨。最初,她在冯先生自己的公司负责财务性的工作,随着公司的壮大,冯太太觉得家族作坊式的操作已经不太适应公司的发展。于是,便主动请辞了在老公公司的工作,赋闲在家。

  过了一段轻松悠闲的日子,打拼惯了的冯太太有点坐不住了。多年的财务工作让冯太太萌生了投资的想法。她觉得,家庭

理财也是他们这个小家庭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于是,在和老公商量下,他们开始向比较有经验的朋友打听,到底投资什么会更适合他们。这时,一位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带给他俩一些新鲜的概念:“你们为什么不投资点基金呢?在美国,有将近1/2的家庭都投资共同基金。我这次回来,看了下这边的市场,觉得很有前景,也打算在这边投点基金呢。”于是,他推荐了上投摩根的中国优势基金。说起推荐的理由,也有一个特别的故事,这个朋友说:“由于我是拿的美国护照,本想在这里买基金应该也很容易。谁知我去基金公司咨询时,上投摩根的工作人员坚决不给我开户购买。说我现在是非中国公民了,按照法律规定不能投资他们的基金。虽然被拒绝了,但我却更认同他们。我相信能严格做到这一点的公司,将来一定是一家有实力的好公司,对产品的要求肯定值得信赖。”

  在“国外”友人的推荐下,冯先生夫妇俩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10万的中国优势基金……

  从震荡走向稳定

  刚认购了中国优势基金,冯先生夫妇俩着实还是悬着一颗心。对于实业,他们很在行;面对

股票市场,两人完全是门外汉。为了更好的了解基金投资,他们尝试着看基金招募说明书、看市场新闻、时时关注中国优势基金的净值变化。谁知,中国优势基金在封闭期刚过,净值一下子跌到了1元以下。冯太太整晚都睡不好,甚至和先生商量:要不咱还是把钱都拿回来吧。

  冯先生咨询了一些朋友和专业人士,他们都建议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于是,冯先生克服了投资恐惧的心理,劝说冯太太再看一段时间再说。果然,一个月后,基金账面上的钱又涨回了不少。冯太太绷紧的神经才得以放松。而如今中国优势基金已经跻身“五元”基金之列了。

  渐渐地,冯先生把基金理财的事都交给了太太。而冯太太也从一个完全不懂

资本市场的人成长为一名基金理财的半专业人士。后来在冯先生的鼓励下,冯太太逐渐放开了投资,将家庭剩余的资金配置到了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中去。用她的话说就是:“这个市场是东家不涨西家涨,我多买些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反正把它们一网打尽咯。”

  专家理财,均衡配置

  当我们问冯先生“为什么不让太太去投资股票”时,他笑着说:“她也做过,但是赚得少,亏得多,今年年初我们算了一笔账,她这两年投股票的回报只有3.5%,而陆续买的基金产品,平均下来也有120%的收益了。”

  基金经理的专业投资本领,既为冯太太获得了有效的投资回报,同时也使得冯先生能专注于自己公司的发展。在冯先生眼中,他们家的赚钱模式已经“挺黄金组合的了!”

  而此时,冯太太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壮丽的海外市场,希望能“布局一个海外版的中国优势”。冯先生对此也十分赞成,“这两年市场好,中国的我肯定不放了。我看其他地方市场也不错,我先找机会布个棋。反正我的主业都很有保障了,我老婆为家庭做的这个副业理财,我更不担心了。术业有专攻,我做实业,老婆做理财规划,基金公司帮我做投资操作,这种组合,在我们家叫金三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