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反思过度消费现象:怎样花钱才更幸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0日 13:57 光明网-光明日报
反思超前消费:发展中国家需要适度消费 在我们的生活中,过度消费现象经常可见——有的消费超过了经济实力之“度”,比如每月收入2000元却花了3000元。有的消费超过了工作实际需要之“度”,比如一个单位20个人,却要建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有的消费超越权力之“度”,比 如利用公款去吃喝、娱乐、旅游。 专家指出,过度消费超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加剧了资源破坏,导致了资源浪费,是一种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并殃及子孙生存权利的消费模式,应该遏制。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青宜对过度消费现象有过专门研究,在他看来,过度消费行为在我国当前主要有三种突出表现和类型: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 李青宜指出,超前消费是指消费者或为了提前享受,或为了追赶潮流,或为了某种虚荣,往往超出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度,超标准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档次与购物水平。诸如购物中追逐新鲜的、奇特的、名牌的商品;在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房子不但要新的,而且要大的,甚至还要豪华的;家具要高档的,进口的;刚刚脱贫,就成了疯狂追逐高档轿车一族,或成了如痴如醉的旅游者,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人过度消费时,有些人却消费不起,甚至生活困危。专家指出,基于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面对严峻的资源挑战,我们必须要遏制过度消费,提倡适度消费,讲求消费效益。而且,过分地、习惯性地超前消费,一味追求物质享受,长此以往,这种“拜物教”式的消费方式也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西方国家出现过的那种“物质丰裕,精神痛苦”的现象应引以为戒。 反思奢侈文化:节约型社会拒绝炫耀消费 在日常生活中,奢华的炫耀性消费常常“刺激”着人们的神经—— 某大款的儿子结婚时,包下整个一座豪华酒楼,一连喜庆数日,婚礼耗资数十万;有的富人花数万元高价买宠物,且声言不要国产的、专要进口的,总觉得牵一个高价犬、洋犬出去遛,狗有身份,主人才风光;更有甚者,有的阔佬点一道菜就是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不管自己的肚子能否装得下,也不管最终浪费多少,只要能出风头,只要能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只要能“镇”住与他比阔的人,就觉得有面子。 在我国大众消费品领域,近年来奢侈指数也一直在攀高——手机、电脑、电视机的更新换代过于频繁,豪华办公楼和楼堂馆所处处可见,中国人购买的劳斯莱斯数量超过了日本。奢侈品消费的数据显示,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大国。 李青宜指出,炫耀性消费不同于一般的消费。炫耀性消费,并不是满足个人消费的需求,而是通过一种消费方式向周围的人表明:我有钱。那些比阔斗富的人希望用这种方式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取得一种心理满足。 李青宜指出,炫耀性消费往往打乱正常消费秩序,误导消费方向。在某种意义上,炫耀性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财富的严重消耗,还助长了社会上的消费主义风气和享乐主义思潮,其示范效应还加剧了社会上的两极分化和穷人的失落感。 专家呼吁,“奢侈文化”与建设节约性社会背道而驰。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来遏制炫耀性消费,杜绝攀比式消费,使消费回归文明。 反思病态消费:和谐社会呼唤健康消费 李青宜认为,病态消费不同于高消费,它是一种非理智的反常消费,也是一种畸形消费。病态消费往往集中在极少数暴富而又素质低下的人群身上。 病态消费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其种种表现往往匪夷所思、不可理喻。有的暴富者,儿孙刚刚出生就给他们购置高级住宅;还有人正值壮年就看风水、买坟地把墓修好,把活着的与死后的事一并操办,企图一劳永逸,阴阳两齐美。 媒体曾报道的有关这种消费方式的两大新闻震惊了全国,把这种消费方式的奢侈与丑陋推到了极点。 一是“黄金宴”。所谓黄金宴,就是一种把进口的纯金箔洒在高档食品上的菜式。一位富豪宴后还津津乐道地说:“黄金制作的菜式使满屋生辉,我脸上也有光。”李青宜说,原来他们是以这种奇特畸形的消费方式来显示自己的富贵与荣耀,但这种失去理智的“创新”连国外的一些亿万富翁也是不屑一顾的。 二是“人体盛”。所谓人体盛,就是把美女人体当盛菜的盘子,然后一群贪婪的食客每人一次至少花数千元以上来品尝这种食、色双重的“美味”。在李青宜看来,这是一种低级、无聊之极的消费方式。 李青宜指出,病态消费危害极大。它尽管是先富阶层中的极少数人所为,但他们挥霍无度、无理智、不道德的消费行为,往往容易败坏整个先富阶层的声誉,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加剧社会矛盾,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反思快乐哲学:快乐不是消费的唯一目的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温饱的解决使人们对生活的意义开始了新的思考。有人认为,消费等同于快乐,认为只有消费才能带来快乐。快乐更被一些人标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指出,这正是快乐哲学的“谬论”。快乐哲学主张:人活着无一例外地主要动机是追求快乐。如何追求快乐?答案就是消费。郑也夫在他的《批判消费反省快乐》一文中指出,快乐哲学的这种观点太过于简单看待人生了。消费不意味着快乐,花钱也不一定就会幸福。 高消费者快乐吗?看看他们的生活:在信用经济时代,不少人热衷于“喜刷刷”,却因为对自己的消费能力估计不足而沦为拆东墙补西墙的“卡奴”,很多“负翁”更因为心理压力大而成了心理咨询室的“常客”。 大把花钱幸福吗?看看生活中一些过度消费产生的后果—— “换机时代”:手机早已不是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成为追求时尚的“形象代言”,每推出一个新功能都会带来一个“换机时代”。按每个用户三年更换一次手机算,我国每年有二亿块电池和一亿个充电器变为垃圾。 “过度装修”:我国60%以上的家庭存在着“过度装修”问题,每年造成300亿元人民币的浪费。 “奢侈餐饮”:每家餐馆每天倒掉50公斤剩菜,全国一年在餐饮上的浪费就达600多亿元。 有学者指出:现在的中国市场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金钱,一个是文化。对中国人来说,财富的拥有才刚刚开始,如何学习使用这些财富,同样是刚刚开始。怎样花钱才会更幸福?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才是解答问题的关键。 李青宜指出,当前,遏制过度消费行为,提倡健康的、绿色的消费方式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关注。除了要提倡富而思源、富而思进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外,还要利用经济手段、立法手段和行政手段来缩小社会差距、调节贫富矛盾、控制过度消费行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