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借个头衔卖产品 理财师成了推销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3:46 新浪财经

  最近记者常接到一些市民对银行"理财师"的反馈――"他们怎么跟推销员似的,只顾着卖产品,并且提供的理财方案也是中看不中用!"为此,记者对多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暗访。

  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安贞桥附近的一家商业银行的理财工作室,一位佩戴着"理财经理"胸牌的工作人员马上笑脸相迎,并拿出一摞产品宣传单,开口就问:"你想要高收益产品还是低风险产品?"接着就开始推荐一款产品。记者感叹:理财师怎么能连客户的基本情况都不问,只顾着卖产品。

  混淆产品概念夸大收益水平

  在暗访中,记者还发现多家银行的"

理财师"对人民币和外币
理财产品
的投向和风险介绍不清,只是强调高收益。有的产品标榜的预期收益率竟然到了25%,但是业内人士指出,真正实现25%的收益率的概率极低;有的产品在宣传中更是混淆了"年收益率"和"累计收益率"的概念,某三年期理财产品"累计预期收益率10%(年预期收益平均为3.3%)",宣传时却用"三年期产品收益10%"的用语,使人们误以为该产品"预期年收益水平为10%"。

  此外,有市民反映一款"非本金保证型"产品用"保本策略型"作宣传,而在细节条款中银行却用了"本期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仅供客户参考,并不作为银行向客户支付理财收益的承诺"的表述,这意味着本想购买一款无风险的产品,却被误导购买了有风险的产品。由于误将银行理财计划产品当做高收益的定期存款,越来越多的退休老年人和一些抗风险能力低的市民倾尽财力加入了购买者行列,对此,监管部门已经多次要求商业银行销售人员要以通俗的语言和适当的举例对各种风险进行解释。

  理财方案中看不中用

  从30岁开始,每月拿出1000元进行投资。假设年平均收益率10%,55岁退休时就能累积超过100万元养老基金。这是某银行理财师为记者设定的投资计划。乍看上去,这样的理财方案很美。但仔细揣摩不禁生疑:10%平均年收益率如何保证?具体投资哪几个领域?

  对此,北京理财规划师协会负责人指出,目前部分理财培训机构以赚钱为目的,忽视教学质量,这种理财师做出的理财方案,基本"只能看不能用"。一旦进入实操阶段,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投资市场。

  "理财师"大多靠"自封"

  不知从何时起,只要跟金融沾边的人,都开始自称"理财师",这种现象在银行界相当普遍。本应彰显专业、权威的理财师称号,渐渐变为银行基层销售产品的工作岗位。

  某银行的一名"理财师"大学刚毕业,随后仅参加了某培训机构组织的一个"国际金融理财师"短期培训班,但每有客户光临银行,他都以"理财师"身份主动推荐理财产品。这样的理财师怎么能让人放心?!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的理财师称号多半是自封,有些只是借个头衔卖产品,另外,国内的各种挂着理财师名号的培训,尽管看上去很国际,但自行设计的课程已经变了味。北京某银行个人业务部职员小吴告诉记者,他上半年参加了某机构组织的国际金融理财师培训,并顺利拿到了证书。但小吴的同事在帮他进行了一系列查询后,却发现此"国际金融理财师"与大洋彼岸的国际金融理财师没有任何关系。

  报考理财师证书需谨慎

  一位金融机构高管告诉记者:"在国内,目前存在有多种理财师资格认证,其中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是由中国劳动部颁发的具有国家资格的证书,具有社会认可度较高、注重实务操作、富有本土化色彩的特点,从切合

中国经济特点和实际操作上来讲都很突出,建议想从事或正在从事金融理财行业的人员考取。"

  另据记者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获悉,针对金融理财从业人员开展的国家理财规划师(ChFP)资格认证考试及培训报名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中,有意者可登录国家理财规划师考试官方网站(www.chfp.org)查询。(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