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理财有待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2:19 新闻晨报
□晨报记者刘志飞

  银行理财市场依托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理财产品,受到广大投资者关注。不过从收益水平、透明度等方面看,银行理财还有待继续改善。

  收益缺乏竞争力

  目前,除了一部分对风险极度厌恶的投资者,大部分投资者喜欢投资高风险的银行理财产品,如挂钩股市的结构性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等。尽管与股市挂钩,但这类产品预期收益率却让人不敢恭维。虽然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甚至挂钩的股票也相类似,但是相同期限不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却是五花八门,有10%的,有20%的,有的号称上不封顶,但事实上根据产品设定的结构,收益率不可能有太高的想象空间。

  如果说结构性产品具备保本功能,因而拖累了其收益率,那我们可拿市场上的保本基金与之比较。以去年8月7日到今年8月6日数据统计,目前保本基金中的南方避险基金,收益率增长幅度达118%,处于中等水平的国泰金鹿保本增值基金,一年来的收益率也有41%。

  不保本的银行

理财产品更容易比较,这类产品大多挂钩特定的几只股票,在整个投资期间,不管市场出现什么变化,不管热点向哪里转移,挂钩的对象雷打不动,因此,其灵活性欠缺的特点也会影响其收益。好在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100%挂钩股票基金的
理财产品
,只要基金的操作水平较强,则产品的收益也将较好。

  产品运作不够透明

  在高风险市场火爆下,更多的人愿投资预期收益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但经常有读者反映,“为什么银行在理财产品研发时,不能将它们设计得更简单些?在信息披露方面,为什么不能像基金那样更通俗易懂些?”

  目前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透明度不高,首先是结构非常复杂,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或合同说明时,往往觉得像是在看“天书”。每个产品说明书都用一大堆数字、图表表达,并设置了很多条件。只有近期出现的部分挂钩基金的QDII理财产品,说明才比较清楚,就像买境内基金一样,收益紧随基金净值变动。

  其次是银行很少公布其投资的品种、仓位等细节,最多定期公布投资收益净值。有投资者表示:“银行自己说赚多少就是多少,也许他赚了却说没赚,反正我们不清楚。”

  某银行一位产品经理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结构上要复杂得多,“信息透明度不及基金也是有原因的。”由于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处于封闭式运行中,在约定的投资期限内,投资者通常无权单方面终止协议,因此银行也没必要频繁公布净值。不过这位经理同时表示,银行应加强对理财产品相关信息的披露,如所挂钩的品种多数在境外,这些品种的市场表现,基本面的变化等,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参考。

  最后,个别银行在理财产品营销宣传中,仍然使普通投资者存有误区。宣传预期收益就高不就低,对投资者造成误导。如结构型理财产品通常预期最低收益为零,而浮动型非保本理财产品预期最低收益甚至可能损失本金。一些银行机构推出的所谓15%甚至20%以上的理财产品,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