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门外汉老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01:19 第一财经日报

  王艳伟

  去年以来,不管是新基民还是老基民,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仍然还有不少投资者在犹豫观望。在这些观望者中,一部分人是出于对中国股市的担心,而更多的人,则是对基金极不信任,甚至有人认为,基金与股票一样,是风险的代名词,基金“不承诺收益”的特点,成了他们投资基金的最大心理障碍。即使是在一些省会城市,这样的投资者也不少见。

  家住太原市的老马夫妇都是退休工人,对于理财,他们的理解是买国债,在无国债可买时,把钱存进银行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老马从来没有炒过

股票,对基金更是一知半解。他很清楚股票的高风险,身边的朋友有不少在前几年的熊市里栽了大跟头。对基金以及基金的运作方式,他则是基本不懂,更谈不上对风险和收益的比较。

  老马在银行排队取款时,也曾经有银行工作人员向他介绍过基金。但工作人员对基金条条框框的详尽解释,仍然没有让他下定投资基金的决心。把钱交给别人,他始终是不放心的。一位银行工作人员给他讲起去年曾经有人把房子抵押贷款去买基金的故事,更让他觉得匪夷所思。

  现在仍然有人向老马推荐基金,老马只问一句:“能不能保证我赚钱?”得到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虽然老马也听说,靠买基金挣钱的人不少,但在老马看来,如果不能保证挣钱,他是绝对不会把钱交给别人的。

  即便是专门面向低风险承受者的保本基金,也不能提起老马的兴趣。他认为,三年保本期结束以后也有可能只收回本金,那不是白忙活吗?“我只投资只挣不赔的基金。”老马说。

  这样的要求,基金公司当然无法满足。在内地一些二线城市,许多退休老人手中有大量存款在银行里睡觉,但基金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投资者教育,却难以唤醒这些“休眠”资金。

  一位合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买他们公司旗下基金的,大多数还是年轻人和中年人,这些投资者的

理财意识较强,也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外资股东的背景对这些人也有较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买基金的老年人的确比较少。而且,公司在近一年内,将宣传重点只放在发达地区,在内地小城市的宣传依然是空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