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储蓄流向资本市场是长期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周松林 徐晓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贝多广昨天在“2007上海金融论坛”上表示,我国居民储蓄逐步从银行体系流出并进入资本市场,将是一个长期趋势。

  贝多广表示,2005年中国老百姓的钱大概75%存在银行里,在证券市场中的资产约占19%,其中包括很多债券,股票资产大概占5%左右。日本十年前的数据是储蓄存款占41%,证券资产占50%;美国的数据则是证券资产占到85%,储蓄存款只有10%。对比三个国家的情形,在未来20年内,中国的数字可以达到日本1995年的数字,也就是老百姓在证券市场当中的金融资产大概可以达到50%。对此,市场参与各方,包括监管者、决策者,在心理上要有充分准备。必须认识到这个长期的趋势,根据这样的趋势作出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上的安排,核心就是这个资本市场能不能替代原来的银行体系,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贝多广认为,目前一个共识是应当采取措施缓解股市中的供求矛盾。根据初步测算,把资金资源也就是需求跟可能发生的供应比较,不管采取什么措施,包括国有股减持、流通股解禁、加快审批步伐等等,短期内供求关系都得不到缓解。因此,不仅有必要加快优质企业上市或回归,更要关注国民经济当中那批更加具有活力、利润更加丰厚的企业,就是一大批优质的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在上市的道路上,比大型国有企业更艰难。尽快推进这些企业进入

资本市场,才真正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贝多广强调,资本市场促进资源配置的功能,本质上是靠股价引导。在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市场上,新股上市首日的加权平均回报率仍高达90%,说明还是有很大的问题。大家知道,成熟市场当中,衡量一个投资银行水平高低,就是看它发行的
股票
首日涨幅是多少,一般在20%左右,被认为定价、估值比较准确,市场也比较理性。此外,他还强调了市场透明的重要性,在这一点上监管部门、决策部门应如履薄冰,要给投资者明确的政策预期,来解除投资者因为不确定性而带来的恐慌。在目前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