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过时电脑成另类藏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7日 09:29 中国证券报
□阿清 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至今只有60多年,而国内民众对电脑的知晓则不超过30多年的时间,历史如此短暂的一种大工业产品,会有收藏价值吗?面对电脑收藏,多数人都会有类似的疑问。然而世界范围内的电脑收藏却真的已悄然兴起,为时虽短,热度却不小。从收藏的角度讲,由于其兴起时间较晚,更意味着机会难得。早下手,早得利,升值空间难以估量。 六十春秋 竟成宝库 1946年,美国的一群电子工程师造出了一个占地数百平米的大家伙,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此后的60年间,电脑变得越来越小,但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却是越来越重大。与其他工业化产品相比,电脑的年岁要短许多,但是电脑升级换代的频率却是无与伦比的。60年间,电脑经历了电子管技术下的巨型机时代、晶体管技术的大型机时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小型机时代,以及CPU技术出现之后的微机(PC)时代。尤其在进入PC时代之后,技术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在30年左右的时间里,至少更新了10代之多,而几乎每一次大规模的扩容和每一项新型技术的出现,都会导致较早出产的产品被淘汰。 淘汰意味着无用和被遗弃,并最终成为一堆垃圾。实际上,人们也正是以垃圾之名来称谓一次次淘汰下来的旧电脑,只是在其前面加上了电子二字。如此数量巨大的淘汰电脑,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件不小的麻烦事,但在另一些收藏者眼里却成了一笔很大的财富。 能者有心 垃圾致富 大致从10年前开始,美欧等国便开始关注电子垃圾问题。而在此之前,便已有人对这些垃圾产生了兴趣。 早期的电脑价格昂贵,一台可供个人使用的微机(后改称个人计算机——PC)的价格高达数千美元。很显然,如此昂贵的东西显然是不会被轻易扔掉的——即使它们很快就变得毫无用处——而一些人也就因此不自觉把它收藏了起来。20年后,这些电脑已经可以卖到数万美元,而且仍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曾经有报道说,一台苹果公司70年代出产的“苹果一号”微机卖了2.5万美元,其他70年代机型的市场售价也达数千美元并不断飙升。至于全球第一台电脑ENIAC,早已被视为无价之宝,送进了历史博物馆。2000年,微软公司一位技术主管有幸买到了ENIAC上的一只真空电子管,代价是7万美元。 大约两三年前,国内也开始出现有关电脑收藏者的报道,据说有人已经收藏了七八十台的IBM ThinkPad笔记本,价值不菲。另外,网上的此类广告也逐渐多起来,并出现了专业化的网站,显示收藏者队伍在不断扩大。 行市尚早 下手莫迟 电脑收藏升温较快,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空间很大,拣漏的机会也较多。有心从事此项收藏的人士,应考虑尽早动手,方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积累丰富的经验。 目前来看,国内收藏者大多偏重于IBM、苹果等国际品牌,但我认为国内产品更能体现民族工业的特色,也应当更具收藏价值。比如国内最早的PC品牌长城0520、四通2401打字机等等,都是颇具升值潜力的藏品,而它们目前的价格都不算高。我个人则更想收藏一台年头更早的DJS-050或者DJS-100国产小型机。对于电脑收藏,相关知识的了解至为重要。以长城0520为例,其突出特点是除CPU之外的所有部件均系自主开发生产,此后的多款机型也都保持了这一点。而这种特色是国内其他品牌PC所不具备的,因此也是长城微机独有和最大的收藏价值之所在。 另有一点,就是既要注意出产年代,也要区分不同的品牌、型号和存量,这点跟书籍收藏有些相似。简单地说,年头越久的产品历史价值越高,但并非所有上年头的东西都值钱。就拿80年代的PC机来说,欧美和日本同时有多个厂商生产,但除苹果之外,其他品牌的收藏价值都较低。笔记本电脑情况与之相似,也是IBM一枝独秀。当然,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第三,目前的电脑收藏呈分解之势,由整机延伸到主板、CPU、内存条、硬盘、键盘、光驱、软驱等多个领域。表面上看似热闹,实际是由于整机藏品的稀缺所致。一台整机与一堆散件的价值差别甚大,因而我们应当更注重原装整机的收藏。整机当中,又要注意能否正常开机使用这一关键性因素。因为不能正常开启的机子,往往意味着其中的某个(或某些)部件已经损坏,而这将使整套藏品的价值大打折扣。 最后,电脑收藏渠道有限,人们大多是到二手电脑市场或者网上商铺里淘宝,前者的货色不丰,后者则难以保证质量。这些因素,收藏者应当了然于心,并努力开拓自己的搜宝渠道。据观察,与电脑收藏相关的游戏机、手机和各种数码设备的IT收藏热也在兴起之中。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