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当股市风雨来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5:34 《理财周刊》

  近期股市的不断震荡和暴跌,让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当前,由于经济增长有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因此政策层面上存在诸多的变数,而即将公布的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是否能如人所愿也有待明朗化,多数券商认为,A股市场在3600~4300点区域维持强势震荡,那么对投资者来说,该如何度过这一段难熬的日子?

  本刊记者 张学庆

  股市的不断震荡和暴跌,让投资者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6月22日,上证综指收盘4091点,当日下跌了3.29%。恰逢周五,市场的“周末恐惧症”发作。市场惧怕周末有调控政策出台,投资者落袋为安,引发市场大幅下挫。

  然而,越是等待,越是平静。在消息面“真空”下,不少人期待“红色星期一”重现。但让人失望的是,6月25日,市场再续跌势,指数跌破4000点,报收3941点,跌幅3.68%。

  个人投资者趋于谨慎

  接二连三的暴跌,投资者趋于谨慎了。即使6月26日出现急跌后的报复性反弹,成交量也明显萎缩,人气较为低迷,而且盘面也缺乏明显的主流热点板块。

  散户投资者的热情开始降低,连续新增日开户数量的已维持20万户以下,本轮结构性泡沫制造的根源——场外散户资金的惯性推动力量开始明显减弱。

  散户前一阵子的投资热情并没有换回高回报。调查显示,普通个人投资者整体并未跑赢大盘。据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测算,自2006年1月1日起至今年5月底,散户所获得的平均收益率为240%,但是同时期沪深300指数却上涨了326%。也就是说,尽管散户频繁短线操作,但收益仍然不如指数基金。

  目前市场震荡剧烈,市场对于利空消息就更敏感。利空预期尚未完全兑现,加息与否悬而未决,投资者都诚惶诚恐地等待“靴子”的掉地,以回避阶段性风险。分析师指出,在大盘走弱之际,市场往往会夸大利空的作用,也许消息真正出台后,市场未必会大跌,“利空出尽是利多”。

  此外,中国远洋成功登陆A股市场,意味着大规模红筹股回归步伐加快,高溢价发行和稳步上市将增加A股市场对海外大型国企的吸引力,同时大盘股上市后的可观涨幅也使摇新收益率趋高,可能会对现有的存量资金形成一定的抽离,而QDII对资金有少量的分流作用。

  市场有内在调整压力

  市场本身有调整的压力。上证指数5月29日至6月5日快速从4335点跌至3404点,此后上证指数又从6月5日的3404点强劲反弹至6月20日的4312点,多方几乎收复失地,但继续上攻的动力在减弱,股价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绩差股的反弹趋弱,一旦股指走弱,其杀伤力更大。在跌停的股票中,绩差股占大多数。市场已经形成的共识是:结构性的调整尚未结束。

  泰达荷银基金认为,此次调整尚在情理之中,属于市场的正常调整范围。近期市场的大跌是对前期大盘疯狂上涨的调整,同时也来自于对未来紧缩政策的预期。近期大盘仍会处在调整过程之中,从长远来看,市场需要这样的调整,调整好之后,股市才会继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初步判断,股市将进入中期调整,并且调整的时间周期不会太短。”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

  招商证券认为,市场中期调整格局基本形成,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但在投资者的复杂心态下可能呈现抵抗式下跌的形式,而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拉长本次调整的时间。短暂的下跌并不一定意味着中线介入机会的到来,急于买入套牢风险较大。

  政策层面变数多

  兴业证券认为,在三季度中,中国社会、经济存在诸多变数,由于经济增长有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以及国际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趋强,预期可能仍会有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转型的政策出台,虽然利好中国长期经济发展,但是短期内会对企业利润造成冲击。

  但在资本项目不开放、流动性过剩、财富效应释放的大背景下,特别是,在“十七大”之前,政府对A股的调控主要以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这些因素导致A股市场在3600~4300点区域维持强势震荡。

  在政策面方面,中金公司认为,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会重点对违规资金和内幕交易的监管和处罚,而不会轻易采取直接针对股市的调控政策,以免再次引起社会强烈争议。

  此外,政府会在今年推出股指期货,完善市场定价机制。但是,为了防止因为股指期货的推出而引起股市大跌,政府在股指期货推出的初期将会设定很高的条件限制,然后根据交易情况逐渐开放。

  而如果政府决定免征存款利息税以及增加债券发行规模,由此而引起的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整体上升将对银行储蓄向股市搬家的速度会有一定抑制作用。

  期待中期业绩提振

  除了在等待政策面的明朗以外,市场也在等待上市公司中期业绩的明朗。

  预计2007年中期业绩将于9月底披露完毕。在中期业绩明朗化之前,对市场估值的分歧加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上市公司业绩能否持续?特别是,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0%的神话能否延续。第二,市场估值达到什么程度是合理的?

  “如果中期业绩能够超预期,则可以形成新一轮的上涨行情。7月中旬可能出现中报行情。”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分析说。

  根据中金公司重点研究股票2007~2008盈利预测的汇总,分析师认为,企业盈利增长将从40%~60%的逐步回落至20%左右的水平。

  2007年和2008年盈利增速预计分别为37%和23%(如果剔除所得税率下调带来的额外增长,2008年盈利增长仅为19%),与2006年41%的盈利增速相比,呈逐步回落的状态,其中今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盈利同比增速分别为57%和20%,下半年后盈利增长的趋势将会是见顶回落。

  不过,与年初相比,分析师对2007年的盈利预测还在不断上调,年初时对2007年盈利增长预期为24%,目前预期已经达到37%。美国经济下半年有望明显复苏,有可能进一步推升大宗商品的全球需求增长;加上资产重组、管理层释放业绩等因素仍然是推动A股上市公司,特别是大盘蓝筹股以外的上市公司业绩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下半年盈利增长仍有超市场预期的可能,有望维持在20%~25%的水平。

  中信证券表示,从预告信息来看,今年中报业绩增长情况仍会比较乐观。从预告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化工、机械、建筑建材、电力、钢铁、医药、汽车行业预增的公司较多,结合近期行业分析师对行业盈利预测调整情况来看,其中的机械、电力、钢铁、医药、汽车这些行业盈利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些行业出现业绩惊喜的可能性比较大。

  当前适当控制仓位

  从技术面观察,申万认为,4335点之后可能运行三波调整。姑且将上证指数4335点至3404点作为A浪下跌,3404点到4312点作为B浪反弹,自6月20日的4312点之后的下调作为C浪,目前尚难精确地计算其下跌的具体点位,但至少此波下调的时间周期会长于A浪。当然经过A、B、C三波调整之后,将再度迎来升势。短期投资者在操作中谨慎为妙,适当控制仓位。

  调整时期控制仓位是必须的,一方面可以控制系统风险,另一方面有后备资金可以及时捕捉调整到位后的新热点。与控制仓位相比,调整配置则更重要,急跌的股票、破位的股票要果断离场,不能心存侥幸。仓内品种必须是业绩增长的公司、估值合理的公司、技术形态上升的公司。

  招商证券提出的操作策略是,市场震荡反弹为投资者减仓提供了良好的机会,短期内在资金相对充裕以及部分投资者抢反弹的推动下,市场可能出现反弹的机会较多,建议反弹时坚决减仓,把仓位压缩到30%以下,空仓及轻仓者保持观望。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中报披露期的临近,在中期业绩出现惊喜的行业和个股的投资机会将成为下阶段市场关注的重点。

  根据对中金公司重点研究217家A股公司进一步按行业统计,中期业绩增长接近或超过50%以上的公司主要集中在金融(银行、证券、保险)、

房地产、大宗商品(钢铁、建材、化工)、消费(家电、服装纺织、家具)、航空、航运、电子元器件等行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