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别被高预期收益忽悠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15:23 经济参考报
刘振冬 看着宣传单上高达20%的预期收益率,白领赵先生不禁心动在年初买了某银行的理财产品。然而,前两天那期理睬产品到期时,赵先生却发现它的收益水平远低于银行的宣传。 随着最近股市的震荡,各家银行都加快了理财产品的推出速度。在各家银行的营业网点,理财新品的宣传海报依然醒目,其中,高达20%的预期收益率格外引人注意。而此前,国内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最高年收益率大多在5%左右,超过10%的都属凤毛麟角。 与股票或指数挂钩 记者发现,这些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是与股票、股指或商品指数挂钩的结构性产品。而以往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都是投资于货币市场上的固定收益债券等低风险的品种,只能有略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收益水平。 自中信银行首推打新股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后,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等也陆续推出了打新股的理财产品,这些打新股理财产品的市场销售一片火热。 虽然各家银行的打新股类理财产品名称各有不同,但其运作模式基本一致,即由银行发售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并将资金委托信托公司作一个信托计划,信托公司再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参与新股申购。这些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期后,如遇到新股发行的时候,所有募集资金就会参与申购,而在没有新股发行的时候,这些资金就会投资一些债券、票据,货币市场基金等,保证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除了打新股之外,国内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更多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即与某些股票的价格波动、股市或者大宗商品的市场指数挂钩——中行的“汇聚宝”有“高折价优质H股挂钩型”美元产品;深圳商行的“盈丰理财”有“美元12个月股票挂钩”产品;招行“金葵花”有“高盛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美元”产品等等。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 与普通银行理财产品3%的收益相比,挂钩股票、指数的结构类理财产品收益更加诱人,银行宣传的预期年化收益率都在10%至20%。 正是较高的收益率,成为了这类产品的卖点。例如,光大银行五一期间推出阳光理财资产管理计划“同赢六号”,预期年收益为4%至12%。该产品主要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首次发行新股申购、可转债发行申购。招行新推出的新股申购六期理财计划,其预期收益率最高也达12.8%。民生银行的“好运套餐二号”产品,预期年收益率也在5%至15%。该产品由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资产管理类理财产品两部分组成,投资占比各为50%。 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伴随着A股市场重启IPO,银行争先恐后地猛推“打新股”理财产品,且把收益率标得一个比一个高,但目前申购新股资金量增长太快,将使得中签率会继续下降,面对已经翻了倍的变化莫测的大盘,必须理智面对存在的风险,此前就有银行就曾遭遇夸大宣传投诉。去年10月份,某银行曾推出了以新股申购为主要投资方向的理财产品,当时宣传的预期收益率达10%,结果因为新股暂停发行,导致收益率远低于10%。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特性了解不多,实际上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都有一定风险。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宣传材料中关于收益的概念繁杂。真实的情况是所谓的最佳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率。对于“保证收益理财计划”和“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只能获得合同承诺的收益,而一些“非保本浮动收益理财计划”是高风险投资产品,投资者的本金可能会因市场变动而蒙受重大损失。此前国内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一般年收益率为3%至4%,外汇产品一般年收益率在5%左右。尽管一些“打新股”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目前预期收益水平较高,但若赶上股市震荡,此类产品也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预期高收益看得到未必摸得着 虽然各家银行都把高收益作为卖点,可是这些高收益却得之不易。 深圳发展银行今年一月份以“流光溢‘财’”宣传语推出的三款高收益“理财精品”。其中,“聚财宝飞越计划07年1号”预期最高年收益率15%、“聚财宝超越计划07年2号”预期最高年收益率16%、而“聚财宝超越计划07年1号”预期最高年收益率高达19%。 然而,据该行的客户经理自己也承认,能实现最高收益的可能性确实比较低,该行测算大约只有8%至13%的概率能达到如此高的收益。他同时也表示,如果投资失策,投资者购买的这些理财产品收益也有可能为零。 社科院金融所“理财产品评价项目组”,不久前发布的《IFB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评价报告》,也显示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有夸大受益之嫌。这份报告依据预期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对69只人民币理财产品和503只外币理财产品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显示,在挂钩型产品中,有32%的产品,其预期收益比银行预计的最高收益率低10%以上;另有近13%产品,预期收益率比银行预计的最高收益率低50%以上。如去年8月至11月间到期的两万元一年期五款产品中,有两款收益率为2.152%和1.05%,低于同期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水平;某银行已到期的汇率挂钩型产品中,有八期产品实际年收益率小于1%,17期产品年收益率低于美元一年期存款利率。 “不要轻易迷信银行的打新股理财产品,凡是跟股市挂钩的产品,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南京大学教授杜亚斌认为,将预期收益率标得如此之高有明显误导投资者的嫌疑,银行的广告宣传不应只讲可能的收益,却避而不谈潜在的风险,在美国、欧洲等国家,银行推出的此类理财产品更注重向客户强调风险。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