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山西煤老板面面观:并非全部都是一夜暴富 (5)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5日 09:43 经济参考报

  离灵石县县城不远的段纯镇,是前往矿区的必经之地。在段纯镇志家庄村,记者了解到,这里原来约有800亩农田,现在700亩已被工厂占用。据村民介绍,这些工厂都是高污染的企业。剩下的100亩地,也因受到污染没办法种庄稼了。

  “这个地方已不适合人生存了。”当地人告诉记者,在矿区,因患肺癌、结肠癌等病症去世的比例比其他地区高很多。

  在矿区采访时,许多老百姓都知道,煤老板挣的钱他们的孙子都花不完。那些赚了大钱的老板们不少人在大城市里,如上海、广州、北京等好地方买了豪华别墅,举家搬迁,进行“生态移民”;而面对污染如此严重的环境,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普通百姓,能选择的只有忍受和适应。

  以环境和后世子孙的饭碗为代价,对煤炭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采,只能富裕一小部分人,而众多的矿区普通百姓,只能继续品尝拿走了金钱、掠走了资源的煤老板们所留下的苦果,沦为“矿区难民”。

  政府部门:一夜暴富的都是小煤窑主,究其原因是资源的无偿使用

  曾到山西实地考察过的学者谢国忠认为,小煤窑赚钱主要靠不为污染环境买单、不为

超载损坏高速公路负责。如果把整治环境和修复公路的费用包括在内,这些小煤窑对经济的贡献很可能是负数。

  而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局介绍,为了多出煤、快出煤,小煤窑经常是“猴子吃苹果咬一口就扔”。照这种开采水平,能采百年的资源,十多年后就无法再采,资源浪费触目惊心。有资料统计,目前山西的煤炭回采率仅在30%至40%,其中乡镇矿通常只有10%至15%。

  其实,煤炭矿权如何分配已经成为了困扰山西这个煤炭大省的一个难解的课题。因为按照现行体制,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配置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行政划拨无偿使用,另一种是象征性地交纳一些资源费。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的数据显示,山西某产煤大市90%以上的煤矿是靠行政划拨取得采矿权的,其余10%的煤矿仅象征性地交了少量的资源费。这一体制在近年来给山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恶劣后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