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六大啃老族群众生相(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17:47 《理财周刊》

  啃老族第三类人群“面相”

  ——“工资不错,但工作太累,不如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我是学平面设计的,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规模和效益都不错的local(本土)广告公司工作,工资也不错的。但是因为几乎每天都要加班,春节前更是累得要死。所以做了一年半后
,我就辞职不干了。”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的王佳跃显得相当文质彬彬。

  “后来,我去过一家儿童服装厂和一家鞋厂做产品设计,但觉得这个行业实在太累了,所以现在都不干了,准备转行。”

  但是,转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相关的专业学历背景等,所以小王现在待业在家已经大半年了,吃住都靠父母。

  郭一龙是做国际采购的,这几年来的“空中飞人”生活让他觉得实在太累。“我几乎每周都要出差,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去国外,包括美国、欧洲和越南等地,真不知道以前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他最近刚向老板提出了辞呈,准备逃离这个充满出差任务的工作。

  提起自己的儿子,顾先生很着急。他说,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应该说是一件不错的工作,可是干着干着,儿子却说工作太累了,不适应环境,不想干了,做家长的怎么说也说不通,他现在硬是在家呆着,整天上网玩游戏。只有吃饭时他才能和儿子说上几句话,吃完饭后,儿子转身又去玩游戏了。

  啃老族第四类人群“面相”

  ——“因为老板梦,我成了啃老一族”

  “我2000年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虽然那所外地大学没什么名气,但父母总算是上海人,兜兜转转托了无数关系终于给我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我觉得自己有经商头脑,适合自己当老板,所以拒绝了父母的苦口婆心,毅然南下,在深圳做了一年的软件销售代表。”今年已经28岁、但依然没有固定工作的欧阳雷如是陈述。

  在深圳的大半年里,始终没有完成过上百万元的大单,欧阳雷将此归咎于自己人生地不熟。于是转战到北京,因为没有本钱,他只能去应聘做销售员,凭借在深圳的工作经验,小雨并不费劲儿就谋到了一份工作,单看底薪,不能算是很好,但如果每月都能完成销售任务,基本也能保证四五千元的收入。 依靠北京的一些朋友,再加上灵活的头脑,这份工作欧阳雷干得很不错,颇得老板赏识。但他始终不甘心给别人打工,没干一年就辞职,开始了在北京飘荡的日子,他认为自己是在找机会。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搞企业员工内训的“老板”,两人一拍即合,欧阳雷跟着那人又回到了深圳,准备在特区杀出一片天地来。可惜,那人也并没有什么背景与经济实力,他那所谓自己以“技术入股”的合伙公司,没支撑两个月就倒闭了。

  “在深圳搞人力培训公司的那段时间,我前前后后跟父母要了两万余元,因为要付房租,要吃饭,要乘车,要印培训资料,只好向父母张嘴,开始说是借,后来连这个借字也免了,实在不知道已经借过多少次,但老板的梦还是遥遥无期。”

  2003年年底,欧阳雷带着壮志未酬的落寞回到上海,打算在家乡继续寻找他当老板的机会。平时的日子里,他还是在给别人打工,只是依然随心所欲地辞职,薪酬一点没保障,根本就是“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在哪里”。幸好回上海后,住在家里,吃在家里,基本生活有了保证,每次出门还能向妈妈要几百元钱“急用”。妈妈也不多问,只希望有一天他能脚踏实地工作,但妈妈不知道还要继续支付多少个“急用”,才能让儿子真的不再眼高手低。

  啃老族第五类人群“面相”

  ——仗着家底厚,终日无所事事

  今年芳龄23岁的温玉茹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娇娇女”:父母都是城建系统的工程师,家庭总收入不菲。在这样一个“高知”家庭里,父亲对小玉期望很高,为女儿设计了一条从重点小学,到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洋的“金光大道”。母亲对女儿更是“爱到骨头里”了: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也言听计从。因为懒惰,小温18岁便结束了学习生活。因为缺技能、不勤劳让她就业屡屡碰壁。其后,她又花了3万元“蜻蜓点水”般地学了学时髦的商务英语、电脑、艺术插花等。然而一接触工作,她便以“不喜欢”、“不适合”、“不干伺候人的活”等理由推掉,如今在家赋闲了两年多,终日无所事事,只与网络为伴的小温变得愈来愈胖。  

  今年24岁的薛少宾是上世纪80年代初出生的“富家公子”。他的父亲是某区政府的在职干部,母亲为某高校的教授,家中收入颇高。因为是独子,家里对小进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大学毕业后,小薛也曾联系了一些工作,但一般都干不了3个月就会换工作。据他称是:“没兴趣,不想工作。”如今,小薛谈了个女朋友,整日在家无所事事。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晚上就约和他同样家境殷实的朋友玩到半夜方才归巢,父母对他毫无办法。

  啃老族第六类人群“面相”

  ——“父母就是我的银行”

  “首付靠父母”,几乎成为职场年轻人购房时普遍的看法。新婚的IT公司工程师王纲,去年在上海市区买了新房。虽然工作已5年,月收入有8000元可以说相当不错。但王纲在购房时依旧还要向父母求援:“现在房价那么高,我和女朋友自己攒的十来万元,结婚、装

  修就用得差不多了。首付的30万元,只能靠父母支援了。”

  ——“父母给我另一份工资”

  就职于上海一家外贸公司的董力斌,工作刚满一年。他每个月可以领到两份“工资”,一份是公司发的3500元月薪,另一份则来自家乡的父母,每月末都有1000元准时汇入他的银行账户。

  “我刚毕业,没什么经济基础,在上海生活压力又大,租房、交通、吃饭,上班了总要买点像样的衣服吧,3500元月薪根本不够。”他认为,从小到大优越的生活品质不能降低,于是惟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向父母要钱,增加自己的可支配收入。

  ——“父母帮我带孩子,天经地义吧”

  “我是一家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很大,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饭。妻子是一家杂志社的执行主编,一周有三天晚上要过12点才能回家。谁来照顾我们那五岁的儿子呢?刚好妻子的父母退休去年年底退休了,所以我们就算是接了他们过来照顾孩子,顺便帮忙料理一些家务。”33岁的程志有些委屈地说。

  几个月下来,程志在岳父母全力以赴的家庭支持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但岳母在这个时候却病倒了,岳父说:“我们平时上班都没有这么大的压力。保育员、采购员、炊事员、卫生员、接送员……每一件事情都容不得一点儿耽误,一天下来,忙得团团转。看着你们都有事业,我们不忍心不帮忙,但也确实是体力有限呀。”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