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
文前提要:他们都是“啃老族”,或者表现得相当明显,或有身着一些合理的外套颇具隐蔽性。他们或是主观上怕苦怕累待业在家所以吃住用都靠父母,或者是不知不觉拿父母当全职免费“阿姨”和可以随时取现的ATM机。他们的面相,你是否有些似曾相熟的感觉?
有一谜语打一类人群,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亲,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座不动,十分无用”。谜底是:啃老族。
据调查和观察,这样的“啃老族”队伍正在日益庞大,其中主要有以下六类人群。
一类是文化程度低、技能差的年轻人,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二类是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认为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索性不找工作转而考研究生,“全职考研”三四年的人也不少见。
三类是虽然教育程度和能力都不差,但好逸恶劳,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
四类是“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缺乏真才实学,总是不成功又不愿居人篱下当个打工者。于是,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后只能向父母要钱。
五类是家庭条件优越,家里吃穿用度相当宽裕的,少爷公主们不愿意出门工作,只待在家里“享受生活”。
最后一类是自己收入还算不错,但因为要买房子供房子,或是“提高生活质量”等种种原因,而像父母不断伸手要钱的。
这种种人群,在我们的周围都能时不时发现,所以我们就去探了究竟,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附表:典型的六类“啃老族”人群 |
第一类 |
文化 低、技能差的年轻人,只能在中低端劳动力市场上找苦、脏、累工作,因怕苦怕累索性躺在家中“啃”父母 。 |
第二类 |
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过于挑剔,总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或者索性不找工作转而考研究生,“全职考研”三四年的人也不少见。 |
第三类 |
教育程度较高,以工作太累、太紧张、不适应为由自动离岗离职的 |
第四类 |
“创业幻想型”的青年人,他们有强烈的创业愿望,但没有目标没有基础没有经验,眼高手低,总不能成功。于是,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后只能向父母要钱。 |
第五类 |
家庭条件优越,少爷公主不愿意出门工作者 |
第六类 |
自己收入还算不错,但因为要买房子供房子等无力承担的经济困难,转而向父母不断伸手要钱的,或要求父母帮忙料理家务的 |
啃老族第一类人群“面相”
——“工作苦又累,不如回家当少爷”
张伟家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这样“有规律”地拉开序幕:清晨6时30分,年届花甲的父亲第一个起床,草草地用完简单的早餐后,花50分钟乘坐公交车赶到一家修配厂上班。事实上,两年前,张伟的父亲就已经从制衣厂车工的岗位上退休了,如今“老骥”返岗,并非为发挥余热,而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因家有“太子”有工不做,要靠他养。
张伟的母亲也已经退休,现在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她每天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是为儿子准备午餐。据了解,张伟现年27岁,是家中过得最舒适的闲人,通常一觉睡到近中午,吃完送到嘴边的午餐后,就例行地向妈妈索要30元“日薪”,便呼朋引伴地召来几个青年,凑成一桌打麻将,短则半天,长则通宵达旦。
张伟家住的是60多平方米的公房,父亲每月可领800元左右退休金,加上修配厂工作收入900元,一个月收入总计为1700元。张母的退休金为750元。但除掉每月给儿子900元的生活零花,一家人总共就只剩1550元的生活费可用了,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还得从存折里取点钱出来家用。
张伟的母亲告诉记者,一年前的张伟也曾工作过,但因嫌工作太苦太累,又嫌钱太少要受气,他频繁地换了服务员、保安、推销员等岗位,之后,就没再主动找工了。如果让他参加再就业培训,和那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一样,干修理工、送奶工、绿化工的工作,他又觉得面子上受不了。
父亲也曾亲自出马帮儿子物色了一份物业电工的工作。不料儿子劈头就问:“让我干什么危险的活?是不是嫌我没工作?!”恨铁不成钢的张父只好返岗再就业,继续供养自己的儿子。
——“工资这么低,还不如在家待着”
张伟的同学小马目前的生活状况也不佳,与张伟可谓是“难兄难弟”。
“我中专毕业后找了一份服务生工作,累得要死,但每月收入只有800元,父母让我每月交300元伙食费。我想想么,自己只有500元,日子过得实在太紧了。加上我本来就学历低,工作很难找,就算找到了工作,工资也就这个水平了,很难超过1000元,所以后来我想想索性不干了。因为没工作的话,妈妈会给我每个月400元零花补贴的,吃住反正都在家里,先过点舒坦日子吧。”小马这样告诉记者。
但小马母亲却不这样想:“怎么说呢,他已经成年了,不愿意出去工作,我们就算是拿马车来拉,也拉不动。所以索性不管他了。但看他可怜兮兮的样子,所以还是给他点钱用。他们中专技工专业其实也不差,学得好的同班同学现在大概也可以挣四五千元一个月,只是他自己当初不好好学习,现在根本当不了高级技工,也就只能去外面打打杂。我们做父母的,哎,心里很矛盾的。”
啃老族第二类人群“面相”
——“考研的我,心安理得由父母养活”
“我2004年大学毕业,女朋友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的研究生。一来我不想上演‘毕业后,让我们分手’悲剧,二来我觉得作为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实在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于是我毅然决然随女朋友去了西安,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自己的考研生活。”郭益向记者介绍了自己的经历。
儿子有上进心,要考研究生,这是好事啊。郭益父母自然是举双手赞成,每月的生活费都会按时寄到,郭益也毫无顾虑地在大学毕业后让父母养着。而且,由于有校外租房和恋爱开销,他的生活费用每月都要在1000元以上,比一般在西安读书的孩子要高很多。
2005年3月份考研成绩出来了,郭益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他很沮丧,也很内疚。考研失利后,郭益也曾在西安试着应聘过一些公司,但自己看上眼的人家都嫌他没有工作经验而遭拒绝,而愿意要他的公司,他又实在觉得待遇太低或专业不对口。就这样半年过去了,郭益又开始继续考研究生,吃用租房等一切费用自然还是二老负担。但是没想到今年3月份,郭益还是没上分数线。最近这三个月,他又开始了找工作的历程,但仍然没有自己满意的机会。他说,也许自己还会继续考研之路,只是还需要父母养活自己。
他找工作和生活的一切花销,仍然有父母继续承担着。迢迢数千里之外的父母马上就要办理退休手续了,26岁的他,有些矛盾,但却似乎已经踏上了一条难以扭转的心理不归路。
——“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我就不上班”
小凌去年大学刚毕业,却已在家中“待岗”一年了。小凌拉得一手好琴,并且一直品学兼优,才貌双全,很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可就因为毕业前没被中意的一家公司录取,她便一蹶不振,不再积极地找工作。
小凌的父母表示,本来家庭就不是很富裕,却只能眼看女儿这样过下去。而小凌则认为,父母既然生下了自己,就应该对自己负责,钱用在儿女身上理所应当,而对于自己的未来,小凌闭口不谈。
[1] [2] [下一页]
|